[发明专利]一种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53038.4 | 申请日: | 201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国;张笛;吉晓莉;许鸽龙;杜雪剑;张昺榴;黄嘉祺;汤兴蕾;李将伟;吕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40/04 | 分类号: | C04B40/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官群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膜 混凝土养护剂 高吸水树脂 混凝土表面 制备 高吸水树脂颗粒 致密 饱和蒸气压 无水硫酸镁 质量百分比 保湿效果 渗透结晶 纤维素醚 原料组成 淀粉醚 分散剂 硅酸钠 硫酸镁 吸水性 吸收 混凝土 堵塞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按质量百分比其原料组成为:无水硫酸镁20~25%,高吸水树脂颗粒15~20%,硅酸钠5~10%,淀粉醚3~5%,纤维素醚2~3%,分散剂1~5%,余量为水。本发明通过渗透结晶来堵塞混凝土表面气孔,以及高吸水树脂在混凝土表面可以行成一层连续致密的粘膜结构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并且由于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以及硫酸镁的饱和蒸气压较低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水分来从大气中吸收水分增强保湿效果,明显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多的材料之一,在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程服役寿命起到决定作用,混凝土的性能除了与原材料性能、配合比直接相关外还与后期的养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其内部水分将会通过毛细孔蒸发到外界,使胶凝材料水化不充分,水化产物减少,从而使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大幅下降。传统的混凝土养护方式主要包括:水养护,蒸汽养护,填埋养护及塑料薄膜覆盖等,存在费时费力,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养护剂养护方法是将养护剂喷涂或者涂刷在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防止水蒸发的密闭养护膜,相对于传统的养护方式有操作方便、养护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我国的混凝土养护剂主要包括有机型和无机型两大类。无机型养护剂包括以水玻璃或硫酸盐为主的养护剂,其养护原理是渗透入混凝土表面微孔与水化产物Ca(OH)2反应生成硅酸钙胶体形成致密薄膜,通过体积膨胀阻塞表面微孔,防止水分蒸发。硫酸盐与Ca(OH)2生成大量钙钒石针状晶体阻塞混凝土表面气孔,进一步降低水分的蒸发。有机型的养护剂主要包括高分子乳液和石蜡乳液养护剂等,其养护原理是高分子乳液在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形成一层具有柔韧性、粘结性的薄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紧密封闭,从而降低水分的蒸发。
无机型养护剂存在着保水率低、膜的水溶性较差等问题,在温度和雨雾天气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等现象。有机型养护剂的乳液体系易受温度的影响而出现破乳和絮凝现象,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喷嘴和胶管的问题。有机-无机复合型养护剂能发挥无机养护剂和有机养护剂两者的优势,协同促进混凝土的养护效果,是未来养护剂的发展方向。中国专利CN 103496037B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方法,虽然采用树脂和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系作为养护剂,但是该养护剂不具备吸湿能力并且养护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保湿、吸湿能力的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按质量百分比其原料组成为:无水硫酸镁20~25%,高吸水树脂颗粒15~20%,硅酸钠5~10%,淀粉醚3~5%,纤维素醚2~3%,分散剂1~5%,余量为水。
按上述方案,所述高吸水树脂颗粒为聚丙烯酸钠颗粒、聚乙烯醇中的一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硅酸钠为速溶粉状的硅酸钠、固体硅酸钠或液体硅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淀粉醚为山东戈麦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羟丙基淀粉醚。
按上述方案,所述分散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EBS)、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粘膜型混凝土养护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按原料质量百分配比称取原料,备用;
2)将无水硫酸镁和硅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得到无水硫酸镁和硅酸钠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3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