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34480.2 | 申请日: | 2018-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3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应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宋宇晴 |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粒状生物 炭基肥料 农作物秸秆 秸秆生物质炭 油酸稀土 改性液 制备 复合肥料 颗粒稳定性 圆盘造粒机 析出 保温反应 高速搅拌 分散剂 氯化钕 氯化镝 油酸钠 粘结剂 放入 缓释 热解 水中 洗净 小段 浸泡 肥料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氯化钕、氯化镝加入至水中,向其中继续加入油酸钠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温反应,制得油酸稀土;(2)向油酸稀土中加入水和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农作物秸秆改性液,然后将农作物秸秆洗净后剪成小段,放入农作物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取出后,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3)然后将秸秆生物质炭和复合肥料混合均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粘结剂,搅拌均匀后,加入至圆盘造粒机中,制得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本发明制得的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稳定性好,肥料中的有效成分不易快速析出,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炭的生产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产技术与现代热解生产技术。传统生产技术是将生物质炭通过土窑、砖窑或者钢制窑生产物质炭,特点是制备所需的周期比较长,但生物质炭产率较高,如制备木炭、竹炭等。现代热解技术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中将生物质材料热解为生物质炭、混合气体和生物油的技术,其特点为处理时间较短、设备单位时间内处理量大、生物质炭的产率相对传统技术较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中,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较低的容重,可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用主要表现其对土壤持水量、土壤团聚体等的影响。
利用生物质炭为载体,将生物质炭与化学肥料进行混合或复合,也是制备新型缓释肥料方法之一。由于生物质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复杂的空隙结构,能够有效地吸附化学肥料,添加其制备的缓释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物质炭作为缓释肥料的基质己经成为制备缓释肥有效方法。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虽然生物质炭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但是孔隙结构普遍较小,对肥料的粘附效果较差。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肥料容易析出,缓释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份计,将27-33份氯化钕、20-24份氯化镝加入至210-250份水中,将水温升至80-90℃后,向其中继续加入55-60份油酸钠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温反应3-4小时,制得油酸稀土;
(2)向油酸稀土中加入其重量8-12倍重的水,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油酸稀土质量1-3%的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农作物秸秆改性液,然后将农作物秸秆洗净后剪成长度为3-5cm的小段,放入农作物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40-60min,取出后,在480-500℃的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
(3)然后将秸秆生物质炭和复合肥料按照2:1-4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其重量8-12%的粘结剂,搅拌均匀后,加入至圆盘造粒机中,制得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其中粘结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膨润土85-90份、氢化松香甘油酯4-6份、羧甲基淀粉钠5-8份。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分散剂为TEGODispers656、TEGODispers670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农作物秸秆和农作物秸秆改性液的质量比为1:4-6。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造粒时,圆盘造粒机中的加水量为固态物料质量的11-13%。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4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