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1285.4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郝学敏;郭文莉;李树新;伍一波;商育伟;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3/06 | 分类号: | C07F3/06;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锌配合物 丙酮 二甲基甲酰胺 对苯二甲酸 荧光探针 质子 茶碱 制备 烘箱 化学结构式 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 可重复性 氢氧化钠 制备工艺 灵敏度 硝酸锌 可用 静止 冷却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Zn2(C7H6N4O2)(C8H4O4)(OH)(DMF)]·DMF,其中C7H6N4O2为去质子的茶碱,C8H4O4为去质子的对苯二甲酸,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将对苯二甲酸、氢氧化钠、茶碱与硝酸锌混合,并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搅拌10分钟,然后置于95℃的烘箱中静止72h,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的锌配合物。所述的锌配合物用作识别丙酮的荧光探针。本发明不仅制备工艺简单、化学组分易于控制、可重复性好、产量高,而且对丙酮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用作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识别丙酮的荧光探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荧光探针是以荧光物质作为指示剂,并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使指示剂产生荧光,通过检测所产生的荧光实现对被检测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与传统的检测分析方法相比,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好、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环境检测、生物化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识别小分子的荧光探针材料灵敏度较低、选择性较差,而且制备工艺复杂、化学组分无法控制、重复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识别小分子的荧光探针材料灵敏度较低、选择性较差,而且制备工艺复杂、化学组分无法控制、重复性差、产量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不仅制备工艺简单、化学组分易于控制、可重复性好、产量高,而且对丙酮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用作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识别丙酮的荧光探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锌配合物,其化学式为C21H26N6O9Zn2,分子量为637.26,化学结构式为[Zn2(C7H6N4O2)(C8H4O4)(OH)(DMF)]·DMF,其中,C7H6N4O2为去质子的茶碱,C8H4O4为去质子的对苯二甲酸,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其最小不对称单元的结构为:
该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一种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对苯二甲酸、氢氧化钠、茶碱与硝酸锌混合,并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搅拌10分钟,然后置于95℃的烘箱中静止72h,冷却后即得到上述的锌配合物;所述的锌配合物为无色的块状晶体;其中,各原料的比例关系如下:
优选地,采用单晶衍射仪测定所述锌配合物的结构,所述锌配合物在波长为305nm的入射光激发下,发射出蓝色荧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锌配合物用作识别丙酮的荧光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