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分双固化管道内减阻高适应丙烯酸环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2254.4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殷立平;赵绍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167/06;C09D5/08;C09D7/65;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任晓岚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固化 管道 内减阻高 适应 丙烯酸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组分双固化管道内减阻高适应丙烯酸环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活性稀释剂及其它树脂依次投入搅拌釜,随后将分散剂、消泡剂加入搅匀,高速搅拌下投入粉料,搅匀后砂磨,加入无机凝胶,在缓慢低速搅拌下加入剩余助剂,再缓慢低速加入陶瓷微粉,搅匀,最后加安息香丁醚及819助剂,过滤包装,即可得涂料。本发明制备得涂料采用双固化的立体多层次干燥,方便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并提升各方面性能,大大节省能源,适合工厂化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组分双固化管道内减阻高适应丙烯酸环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管道输送液体和气体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由于管道运输原料的本身或含有的杂质,具有腐蚀性,并且也会增加界面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的磨损和破坏是必然的过程。为了输送的效率不下降,为了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采取防护措施是必需的。其中防腐减阻涂料在内表面的涂装防护比较常见。涂料体系绝大部分采用了溶剂型双组分涂料。虽然操作方便,但由于是溶剂型涂料,对于环境和使用者是伤害比较大,在安全方面具有重大隐患。
欧美内减阻涂料以溶剂型环氧为主,管道都用到了内涂敷。主剂为固体树脂,固化剂为聚酰胺。国内在西气东输中开始试用国外产品。目前自产的内减阻涂料也是以高分子环氧与聚酰胺配制。涂装工艺一般采用先外后内,先涂3LPE涂层,然后涂内减阻涂层,压力在3-5MPa。内减阻涂层通常在60度烘房干燥1h。
现有的(国内)大型管道内减阻涂料均为溶剂型涂料。而溶剂型涂料的不足是:VOC含量高,不环保,容易爆炸,施工的操作性和涂料储存的稳定性较差,溶剂挥发过程中,漆膜容易出现针孔,溶剂的挥发不彻底等因素都会对机械性能、防腐性能造成困扰。随着对这些领域中使用的大型管道涂料中有机挥发物的限制,溶剂型涂料将逐渐被环保型涂料所代替。
其中,中国申请CN101974282A公开了一种管道用减阻耐磨无溶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未采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环境保护有益,但由于成膜方式机理,不可避免在附着力、耐磨性等诸多方面有缺陷,并且固化条件单一,不能面对复杂情况,适应性不够,比如对于有湿度大的表面很难进行操作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组分双固化管道内减阻高适应丙烯酸环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
本发明所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组分双固化管道内减阻高适应丙烯酸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甲基丙烯酸环氧酯20-2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5-10份,不饱和聚酯18-23份,活性稀释剂5-15份,磷酸盐分散剂0.4份,有机分散剂0.1-0.3份,消泡剂0.2-0.4份,氧化铁红15份,磷酸钼锌0-4份,硫酸钡6-10份,硅微粉5-10份,PTFE3份,无机凝胶0-0.3份,硅烷偶联剂0.3-0.6份,流平剂0.3-0.5份,消泡剂0-0.1份,改性酮亚胺3-5份,陶瓷微粉0-5份,安息香丁醚2-2.2份,819助剂0.5-1份。
本发明采用甲基丙烯酸环氧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不饱和聚酯为树脂基体,这3种树脂为不可缺少的组成物质,不饱和聚酯有不饱和双键,可引发引起共聚,甲基丙烯酸环氧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单独不能共聚,必须有不饱和聚酯,即甲基丙烯酸环氧酯与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与不饱和聚酯聚合反应,和甲基丙烯酸环氧酯与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一起与不饱和聚酯共聚反应,制备得涂料。
所述不饱和聚酯是用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得到的不饱和线型的热固性树脂,可以通过引发不饱和键,引起单体间游离基共聚反应。从而使线型的分子结构转化为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可参与反应的低分子量物质。活性稀释剂可以降低体系的黏度,最终成为交联体结构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2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