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9963.7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3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亿亮;马雅男;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接收 系统 | ||
1.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模块,智能控制模块,FEC硬判模块,硬判决模块,FEC软判模块,CRC校验模块;其中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硬判决模块;2)若错误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硬判模块,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软判模块,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硬判决模块负责对接收数据进行硬判决,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FEC硬判模块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FEC软判模块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后的数据,进行CRC检验或PCC校验,校验结果输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硬判模块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软判模块,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6.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包括:
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
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进行硬判决;2)若错误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进行FEC硬判,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FEC软判,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所述FEC硬判包括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所述FEC软判包括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进一步包括:
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后的数据,进行CRC检验或PCC校验,校验结果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FEC软判,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99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