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的微反应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5341.7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3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潮;马海云;金楠;张鹏;张保卫;冯咏梅;任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82Y40/00;C01G4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反应装置 换热板 四氧化三铁 纳米粉体 微通道反应器 上盖板 下底板 合成 分散相溶液 微量注射泵 操作弹性 尺寸分布 独立控制 反应阶段 焊接方式 界面沉淀 进料方式 粒径可控 密封连接 整体操作 高纯度 连续相 换热 溶融 密封 匹配 并行 分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的微反应装置及方法。该微反应装置包括上盖板、下底板以及依次密封在两板之间的微换热板‑1,微通道反应器,微换热板‑2。上盖板、微换热板‑1、微通道反应器、微换热板‑2以及下底板通过溶融焊接方式密封连接。两股反应分散相溶液经微量注射泵注入微反应装置,在载体连续相中完成界面沉淀反应,得到高纯度、粒径可控、窄尺寸分布的理想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采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三股并行进料方式,每股进料独立控制,使操作弹性增大,整体操作过程更易控。同时采用各反应阶段分割匹配换热模式,使反应各阶段所需温度更加精确、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领域的合成以及微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成无机纳米粉体的微反应装置及方法,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在液-液相界面间进行直接沉淀反应,并利用微反应装置达到灵活控制粒子形态、大小、尺寸分布的目的,最终获得高纯度、粒径可控、尺寸分布理想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电气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磁性纳米材料,在化学催化、生物医药、磁流体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其不同的应用领域取决于其粒径尺寸、形貌、大小分布等物理特性,因此为获得特定物理、化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必须灵活的控制其合成过程。然而采用大批量快速合成方法很难保证没有任何温度梯度、浓度梯度以获得理想特性的纳米材料。相比之下,微通道反应器在纳米材料工业合成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流控技术使得工程技术向微型化迈进,其高效的传质传热、并行放大等特性使小尺度、快速反应过程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快速沉淀反应合成纳米材料来说,微反应器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微观混合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反应中的温度、浓度梯度,有利于很好的控制晶体的成核生长,获得结构、形态特定的纳米材料。虽然微反应器对于灵活控制合成纳米材料的优势极为可观,近年来利用微流控系统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层出不穷,但由于大多数产品或中间产品为固体,使得该方法用于可控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的微反应装置及方法,通过微反应器系统的微型化进行灵活控制液液相界面间的沉淀反应,同时通过沉淀反应影响因素的选择,从而得到结构理想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实现对纳米粉体合成过程的可控化。
试验效果显示:此装置与目前现有装置方法相比,极大地避免了纳米材料生长导致的壁面沉积及微管堵塞等问题,为市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通量连续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的微反应装置,得到了高纯度、窄粒径分布、分散均匀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发展了可控合成纳米粉体的实验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微反应装置包括上盖板、下底板以及依次密封在两板之间的微换热板-1、微通道反应器、微换热板-2;上盖板、微换热板-1、微通道反应器、微换热板-2以及下底板间均通过溶融焊接方式密封连接;
所述微反应装置上盖板上设有载体连续相的入口通孔、碱性溶液的入口通孔以及二价铁(Fe2+)/三价铁(Fe3+)混合溶液的入口通孔;
所述微反应换热板-1上设有原料预热腔、微反应换热腔以及微混合换热腔,微反应换热板-1上设置有与上盖板上对应的载体连续相入口通孔、与上盖板上对应的碱性溶液入口通孔、与上盖板上对应的二价铁(Fe2+)/三价铁(Fe3+)混合溶液入口通孔,以及侧面一端与原料预热腔、微反应换热腔以及微混合换热腔对应的供换热线输入的入口通孔或换热管输入输出的入口通孔、出口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5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滴流微反应器的集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飞溅的搅拌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