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及粘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5298.4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2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瑄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瑄 |
主分类号: | F16L47/03 | 分类号: | F16L4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加热片 塑料管道 加热片 塑料管 金属电 粘接 焊接 电热熔带 端面形状 工艺金属 工艺密封 焊接材料 热熔焊接 热熔连接 水下作业 通电加热 影响管道 预热金属 金属片 平滑性 插接 对壁 填塞 通透 小孔 平整 | ||
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金属加热片为金属片或金属电加热片,其外形与两端待连接的塑料管端面形状对应,金属加热片端面均匀设有多个通透的小孔;金属加热片与其两端待连接的塑料管端面热熔连接。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的粘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平整接口:2)固定:3)选择预热金属片或选择通电加热金属电加热片连接。本发明可解决现有热熔焊接不能水下作业,插接工艺密封难度大、对壁厚要求高,电热熔带焊接时需要加填塞焊接材料,焊接时间太长,需要附加在管道外侧或内侧,影响管道的平滑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连接领域,特别用于塑料管道接口的连接,具体为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及粘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连接技术目前主要有热熔机焊接和机械式插管连接。
热熔机焊接是将厚重的金属板加热后放到管道接口对接处,加压待两边接口熔化后取出金属板,再将两边接口对接凝固。其缺点是焊接时间长,条件要求高,空间使用大,不适合排水井室的操作,水分会随时流到接口表面,导致无法融合凝结,因此带水不能作业。
公开号为CN204573435U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塑料管材专用电熔对接连接件,包括连接管体两端内壁设置梯形卡槽,卡槽内壁设有圈形的电阻丝,连接管体两端分别与两根管材进行电熔对接。但是该连接方式为将管道插接后电熔焊接。机械式插管连接即将管道加工成子母口后压力对接。其缺点是机械加工时接缝不齐,短管接口无法对齐,为了弥补接缝,会需要更多的原材料,浪费高达20%到25%,而原材料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插管连接后密封难度很大,必须在连接处加密封圈。插管工艺所用管材必须足够厚才行,否则顶管时会将短管顶坏。
公开号为CN202647032U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塑料管道增强电热熔带以及连接结构,但是该结构焊接时需要加填塞焊接材料,焊接时间太长;附加在管道外侧或内侧,为多余材料,影响管道的平滑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及粘接工艺,可解决现有热熔焊接不能水下作业,插接工艺密封难度大、对壁厚要求高,电热熔带焊接时需要加填塞焊接材料,焊接时间太长,需要附加在管道外侧或内侧,影响管道的平滑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所述金属加热片为金属片或金属电加热片,其外形与两端待连接的塑料管端面形状对应,所述金属加热片端面均匀设有多个通透的小孔;所述金属加热片与其两端待连接的塑料管端面热熔连接。
所述金属电加热片上包括电极接头。
两端待连接的所述塑料管端面为圆环,所述金属加热片对应为环形。
所述小孔为矩形、菱形、梅花形、圆形或组合形状。
金属加热片连接塑料管道结构的粘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平整接口:将待焊接的两段塑料管的接口切割平整;
2)固定:把两根所述塑料管对齐固定好,同时两管的接口之间留出能放进金属加热片的缝隙;
3)选择预热金属片:粘接时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金属材质的所述金属片放入两根塑料管的接口之间的缝隙,对齐两根所述塑料管的端面,然后用人力或机械压力顶紧所述塑料管夹紧所述金属片,使两端的所述塑料管连接处熔融,经过一段时间t凝结后即将两根所述塑料管粘接在所述金属片两端;
或选择通电加热金属电加热片:粘接时将所述金属电加热片放入两根塑料管的接口之间的缝隙,对齐两根所述塑料管的端面,然后用人力或机械压力顶紧所述塑料管夹紧所述金属电加热片,接通所述金属电加热片电源,使所述金属电加热片产热,使两端的所述塑料管连接处熔融,经过一段时间t凝结后即将两根所述塑料管粘接在金属电加热片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瑄,未经刘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52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