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生产用螺栓枪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5049.5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8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陆迪超;马莉;韩云;宋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城信和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晨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2 | 代理人: | 康培培 |
地址: | 233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生产 螺栓 | ||
本发明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生产用螺栓枪,包括枪体,所述枪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枪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枪体的左侧面开设转动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远离安装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该汽车座椅生产用螺栓枪,通过滚珠在球形槽内转动,提高转杆转动的稳定性,降低转杆转动螺栓时产生偏移的情况,使用轴承对卡杆进行固定,减少卡杆在转动时发生抖动的几率,夹板和轴承分别对卡杆和转杆进行稳固,提高安装座椅时稳定性,减少重复安装的情况,起到减少安装时间的作用,达到增加安装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生产用螺栓枪。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汽车造型师们把汽车装扮成人类的肌体,力图将一个冷冰冰的机械注入以生命,使之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感,汽车车身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汽车座椅是车身内部重要装置之一,座椅由骨架、座垫、靠背和调节机构等组成,座垫和靠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调节机构可使座位前后或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座垫和靠背的倾斜角度,某些座椅还有弹性悬架和减振器,可对其弹性悬架加以调节以便在驾驶员们不同的体重作用下仍能保证座垫离地板的高度适当。在某些货车驾驶室和客车车厢中还设置适应夜间长途行车需要的卧铺。生产汽车座椅时,较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螺栓枪对座椅的部件进行固定连接,但是常用的螺栓枪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晃动,导致座椅部件安装不稳,需要重复安装,造成安装时间过长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生产用螺栓枪,解决了座椅部件安装时,螺栓枪使用不稳定,导致安装时间过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生产用螺栓枪,包括枪体,所述枪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枪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枪体的左侧面开设转动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远离安装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电机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安装槽的左侧内壁并延伸至转动槽的内部,所述枪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左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左侧面与电机右侧面的搭接,所述散热腔的右侧壁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转动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板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转动杆位于转动槽内部的一端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槽的左侧内壁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槽的内部通过活动口与固定板的左侧外部连通,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动块的右侧面与转动杆位于活动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槽顶部和底部内壁的左侧分别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与轴承的外圈固定插接,所述枪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的远离枪体水平中线的一侧面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锁紧板远离套管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面开设有球形槽,且球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位于球形槽外部的一端搭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右端滑动连接有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杆的表面与轴承的内圈搭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城信和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蒙城信和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50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