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9140.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11728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玺 |
地址: | 2017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模块 整车控制器 控制器测试装置 电池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整车 仿真控制模块 故障判断模块 仿真模型 跟踪记录 软件模型 信号传输 测试平台 测试周期 反馈结果 反映测试 仿真信号 结合硬件 控制模型 运营成本 传输板 传感器 线束 预置 测试 主义 配合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仿真控制模块和故障判断模块,在主控模块内预置有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其中的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能够与仿真控制模块中的仿真信号传输板卡相配合,以保证主控模块与待测整车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判断模块对主控模块与待测整车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及反馈结果进行跟踪记录,能够直接根据跟踪记录结果得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接口是否有故障。整个过程通过软件模型结合硬件测试平台的方式实现,传感器数量、线束数量大大减少,而且不再需要人工主义对各个接口进行测试,直接通过软件模型即可反映测试结果。能够大幅的缩短测试周期,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工具,具有能源消耗少,兼顾优良动力性和舒适的乘车环境,而且还对环境零排放等得到广泛认可。因此,为更好的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必须对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整车控制器的各种不同性能及可靠性进行大量的测试,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及耐用性能。
现阶段各整车厂对整车控制器进行测试的最普遍的方法为,直接为整车控制器搭建硬件的测试平台,采用实际的硬件结构与整车控制器进行物理连接,其中需要额外设置多个传感器、线束等。实际测试时,需要不断调整整车控制器各个输入端口的信号,利用外部传感器监测整车控制器的内部变量变化情况,以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执行了与输入信号相对应的操作。
显然,上述测试手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单是准备线束,传感器就是相当繁琐的操作,而且需要人工逐一对各个接口进行测试,更是大幅的增加了测试周期和工作强度,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整车控制器针的测试手段太过繁琐,且准确性和真实性较低,导致测试结果可参考价值不高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仿真控制模块和故障判断模块,其中:所述主控模块的内部预置有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所述控制模型用于模拟唤醒待测整车控制器的唤醒信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用于模拟电池的运行状态;所述仿真控制模块包括仿真信号传输板卡,所述仿真信号传输板卡的第一组端口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端口通信连接;所述仿真信号传输板卡的第二组端口与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连接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型通过所述仿真信号传输板卡向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发送唤醒信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所述仿真信号传输板卡接收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反馈信号并模拟与所述反馈信号相对应的电池运行状态;所述故障判断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跟踪记录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唤醒信号、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唤醒结果、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反馈信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拟的电池运行状态,并依据跟踪记录结果得到所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接口测试信息。
上述方案中,在主控模块内预置有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其中的电池管理系统仿真模型能够与仿真控制模块中的仿真信号传输板卡相配合,以保证主控模块与待测整车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判断模块对主控模块与待测整车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及反馈结果进行跟踪记录,能够直接根据跟踪记录结果得到待测整车控制器的接口是否有故障。因为一旦待测整车控制器的接口出现故障,会导致待测整车控制器接收不到准确的主控模块发送的信号,或者待测整车控制器无法将准确的反馈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不论哪一种都能够根据跟踪记录结果反映出来。因此,整个过程通过软件模型结合硬件测试平台的方式实现,传感器数量、线束数量大大减少,而且不再需要人工对各个接口进行测试,直接通过软件模型即可反映测试结果。能够大幅的缩短测试周期,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运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9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