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7809.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1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东;夏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新杰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7/04 | 分类号: | B65B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泵 气管 检测 食品软包装 放置板 支撑架 转动板 转动轴 漏气 轴套 食品包装袋 空间形成 连接气管 上端固定 装置运行 出料口 负压腔 进料口 橡胶层 侧边 出料 底端 同轴 投料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包括外壳和支撑架,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同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固定设有多个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三个侧边均固定设有橡胶层,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气管,所述支撑架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固定设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连接气管,本发明通过将气管与外界的负压泵相连接,外壳内位于气管附近的空间形成负压腔,来对包装好的食品包装袋进行检测,在装置运行过程,可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投料出料和检测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检测时间,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厂食品生产过程中,将食品生产完毕后,需要对所生产的食品将进行包装,然后进行出厂售卖,现有的很多食品在包装时,为了使其在出厂后不变质或者不被压坏,需要对食品包装袋内进行充气处理,然而由于工厂现在在对食品进行包装处理都是流水线生产作业,在包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包装过的软包装食品袋出现漏气的现象,因此,需要在食品包装完毕后对其进行漏气检测处理,目前的漏气检测处理装置是将包装好的食品袋放入检测室内,然后将检测室密封,再利用负压泵对检测室内的空气进行抽离,使检测室内呈现负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漏气的食品包装袋就会无法膨胀鼓起,在检测完成后,打开检测室的舱门,将产品取出,再投放下一批产品进行检测,这样做十分麻烦,在产品取出的过程中检测室不能进行检测工作,延误工作进度,其检测速度不能与工厂流水化生产取得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解决了传统的检测装置检测速度慢、在产品取放过程中检测室无法进行检测工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包括外壳和支撑架,所述外壳与支撑架焊接固定,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所述外壳的外形为卧式的圆柱体,所述外壳的内壁为光滑的面,所述外壳的内部同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固定设有多个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三个侧边均固定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远离转动板的一侧与外壳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穿过外壳并置于其内部,所述支撑架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支撑架垂直设置,所述放置板上固定设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连接气管,所述转动板与外壳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的下端设有传送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与轴套的相应位置上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内设有平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套与外壳接触的端面设有能密封的橡胶软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外界的电机输出轴相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气管与外界的负压泵相连接,外壳内位于气管附近的空间形成负压腔,来对包装好的食品包装袋进行检测,在装置运行过程,可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投料出料和检测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检测时间,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连续性食品软包装产品漏气检测机构的转动板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新杰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新杰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7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