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94548.9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7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龚小梅;曹宏;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10L5/46;C10B5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慧之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4 | 代理人: | 孙方 |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高温裂解 填埋 发酵 垃圾无害化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热解处理 生活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 能源利用 循环系统 传统的 污染 垃圾处理 破碎 焚烧 占用 | ||
传统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填埋和堆肥两种方法都需占用较大的场地,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发明针对现在生活垃圾处理的上述缺点,通过发酵、高温裂解的方法解决了现在垃圾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过程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实现可持续循环系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垃圾分类,2)处置,3)发酵,4)破碎,5)压制成型,6)高温裂解,7)能源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传统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填埋和堆肥两种方法都需占用较大的场地,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填埋法,是将垃圾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虽然方法较为简单,但运输费用比较大,而且占用场地空间较多;而且对填埋的垃圾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以防止爆炸、燃烧,防止垃圾污水对地下水源的污染。
堆肥法,是将垃圾进行适当筛分,将混入其中的建筑垃圾如石、砖等杂物进行填埋,将生活垃圾中有机物通过堆放,进行自然发酵,并根据需要加入相应成份使其成为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机肥料,使废物得以利用。因其整个过程为自然发酵,效果受天气、温度等外部影响较大,发酵程度难以控制,占用较多场地,而且发酵场地易成为蚊、蝇、鼠滋生地。
简易焚烧法,以生活垃圾作为燃料采用非连续给料,周期出渣。这种方法焚烧周期长,而且既无余热利用,又无相应的烟气除酸、除尘环保过程,容易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在生活垃圾处理的上述缺点,通过发酵、高温裂解的方法解决了现在垃圾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过程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实现可持续循环系统,符合国内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垃圾分类:将收集的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包括餐厨与园林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处置:将分类后的垃圾通过不同的输送带进入不同区域进行处置:
可回收垃圾:分类后所述可回收垃圾经过输送带后进入回收区交由回收公司回收,
有害垃圾:所述有害垃圾经过输送带后进入处置区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无害化处置,
其它垃圾、餐厨与园林垃圾:所述其它垃圾、所述餐厨与园林垃圾经过输送带后进入发酵区进行发酵处置;
3)发酵:将所述餐厨与园林垃圾经过隔油脱水处理,处理后的所述餐厨与园林垃圾在所述发酵区加入耐高温菌种,高温发酵5-10天;
4)破碎:步骤3)发酵后的所述餐厨与园林垃圾,经过破碎机进行破碎、筛分,得到原料Ⅰ;所述其他垃圾经过破碎机进行破碎、筛分,筛分出的粒径为3~10mm物料作为原料Ⅱ,将筛分出的粒度大于10mm或小于3mm的砖瓦陶瓷、渣土等无机物直接进行填埋处理;
5)压制成型:将所述原料Ⅰ、原料Ⅱ混合成总原料经成型机压制成型,形成圆柱状燃料棒;
6)高温裂解:步骤5)中的所述燃料棒在裂解炉在450-650℃进行裂解;
7)能源利用:将裂解炉裂解后产生的炉渣作为建筑材料或者回田;将产生的混合燃气燃烧后用于步骤3)中的高温发酵。
进一步的,步骤1)中垃圾分类的方式包括机械分类、人工分类、磁选分类。
进一步的,步骤3)发酵过程中加入耐高温菌种和辅料,所述耐高温菌种与辅料按1:5的比例搅拌均匀。
进一步的,步骤3)发酵过程中要翻堆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4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