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可变的青光眼微型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3910.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3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芳;徐小雨;陶秀梅;陈鹏;尚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可变 青光眼 微型 分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可变的青光眼微型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装置为一种形状记忆的长形构件,其内部为空心管状,包括头端、体部、尾部三部分,可用作流体通道;头端设计为第一主流通口,其设计为外扩式开口管设计,端口外径0.5~0.7mm,作为房水的流入口;体部包括固定件、分支流及第二主流通道;尾部为延伸通路。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改善了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同时,降低了微创手术术中二次操作风险,避免了植入错位、移位、阻塞等问题,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治疗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可变的青光眼微型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为特征的进行性、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眼病。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但其至少已明确与眼压升高有关(IOP),是世界范围的第三大致盲眼病,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为2.3%,致盲率约15%,致残率近30%。据此推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1640万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产生近246万盲人及超过490万的视觉残障者。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青光眼,但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的可能性要高6倍。
青光眼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两大类,98%的房水排出眼外是通过前房角的小梁网和Schlemm管(最主要的途径,老年人尤为如此)或者睫状体表面和脉络膜血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常常没有自觉症状,约占所有青光眼的60%~70%。2/3的青光眼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1mmHg),是房水引流不足而睫状体的房水生成正常,通常只有在视神经出现显著萎缩时患者才能感觉到视野缺损。
目前,临床上抗青光眼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在药物治疗不显著或无法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有必要以手术来降低眼内压。目前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
1)青光眼的激光治疗:包括激光虹膜成形与周边切除术、激光小梁成形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属经典抗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即切除一部分小梁组织从而建立一个从眼内到眼球壁外结膜下的通道,使得眼内的房水可以从另一途径引流,而达到降眼压的效果,但术后可能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恶性青光眼。据统计,有80%的恶性青光眼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
2)分流器植入术:从1960年的非限制性房水引流装置,到1980年限制性房水引流装置,再到现在国内使用较多ExPRESS引流钉。即在眼内建立排水系统以将房水从前房引导到眼内或眼部周围的其他位置以由淋巴系统重吸收,属于依赖滤过泡的外引流手术。虽能有效降低眼压但术后早期容易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常见问题、长期也易出现并发症。
3)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青光眼手术的新阶段,即在尽量不损伤结膜和巩膜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法改善房水外流,最终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可以改善传统手术中操作技术要求高、创伤大、恢复慢的问题。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621332267.1中公开了一种青光眼引流器,其仅仅达到了降低眼压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引流器的稳定性;又如中国专利申请96236289.1中公开了一种青光眼微型眼压调节器,该眼压调节器结构合理,疗效显著可靠,植眼方法简单方便、固位牢靠,体积小、重量轻,无异物感及毒副作用,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为青光眼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但其均未能降低微创手术中二次操作风险,并且存在植入错位、移位、阻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对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同时,降低微创手术中二次操作风险,避免植入错位、移位、阻塞等问题,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3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润滑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视安全泪道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