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8985.X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三山龙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38/10;E04B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 制作 建筑用 墙体 制备 煅烧高岭土粉末 花岗岩粉末 珍珠岩粉末 粉煤灰 秸秆粉末 天然材料 原料组成 重量份数 发泡剂 固化剂 憎水剂 粘结剂 阻燃剂 河沙 三层 石膏 水泥 | ||
1.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水泥30-44份、石膏15-24份、珍珠岩粉末30-45份、花岗岩粉末26-39份、秸秆粉末23-35份、粉煤灰23-35份、煅烧高岭土粉末28-42份、河沙26-39份、发泡剂9-15份、固化剂9-15份、阻燃剂11-18份、粘结剂7-14份、憎水剂9-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内层材料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水泥10-15份、石膏5-8份、珍珠岩粉末10-15份、花岗岩粉末8-12份、秸秆粉末8-12份、粉煤灰8-12份、煅烧高岭土粉末10-15份、河沙8-12份、发泡剂3-5份、固化剂3-5份、阻燃剂3-5份、粘结剂3-6份、憎水剂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中层材料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水泥8-12份、石膏5-8份、珍珠岩粉末10-15份、花岗岩粉末8-12份、秸秆粉末10-15份、粉煤灰10-15份、煅烧高岭土粉末10-15份、河沙8-12份、发泡剂3-5份、固化剂3-5份、阻燃剂3-5份、粘结剂2-4份、憎水剂2-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外层材料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水泥12-17份、石膏5-8份、珍珠岩粉末10-15份、花岗岩粉末10-15份、秸秆粉末5-8份、粉煤灰5-8份、煅烧高岭土粉末8-12份、河沙10-15份、发泡剂3-5份、固化剂3-5份、阻燃剂5-8份、粘结剂2-4份、憎水剂4-7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的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珍珠岩粉末采用闭孔膨胀珍珠岩。
7.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按照内层、中层和外层材料的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S200、基本原料搅拌混合;
S300、向混合原料内添加辅助原料;
S400、高温烘干得到材料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0中,基本原料搅拌混合的具体步骤为:
S201、按各层材料的重量份数混合水泥、石膏、珍珠岩粉末、花岗岩粉末、秸秆粉末、粉煤灰、煅烧高岭土粉末和河沙;
S202、向混合原料中注入水,且混合原料与水的比例在1:3至1:4之间;
S203、将混合原料与水高速搅拌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0中,向混合原料内添加辅助原料的具体步骤为:
S301、向混合原料和水中添加发泡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h-24h;
S302、向混合原料和水中添加阻燃剂、憎水剂并搅拌均匀,之后过滤部分水分,使混合原料与水的比例在1:1至1:2之间;
S303、向混合原料和水中添加固化剂、粘结剂并高速搅拌均匀,之后进行24h-48h的风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00中,高温烘干得到材料成品的具体步骤为:
S401、对风干之后的混合原料进行逐步升温烘干;
S402、对烘干后的混合原料进行2h-4h的保温;
S403、将混合原料自然冷却并研磨成粉末;
S404、将得到的各层材料粉末分开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三山龙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三山龙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89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