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轴线测量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85832.X | 申请日: | 2018-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9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华;俞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25 | 分类号: | G01B5/25 |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晓华 |
| 地址: | 214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轴线 微光显示 测量 测量技术领域 依次电性连接 内径千分尺 开关按钮 方便性 串联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船舶轴线测量工具,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内径千分尺、第一导线、微光显示装置、第二导线,所述微光显示装置中设置有串联在一起的电池、微光显示灯、开关按钮。本发明提高了船舶轴线测量的方便性、可靠性和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轴线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轴线测量在所有船舶建造、改装修理工程中是一项对精密度要求非常高的工程,轴线测量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轴系的质量及船舶运行的质量。船舶轴线系统如出现较大误差,会增加轴线系统中各轴上的负荷和应力,导致磨损、并导致机器运转的噪音增加、可靠性下降。
轴线位于机舱最底层,该处空间狭小、光线昏暗,对轴线测量读数精准度有一定影响。传统轴线测量工具为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测量工具与轴线的接触情况完全依靠测量人员的手感感知,每个操作人员的测量结果都存在差异。综合以上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轴线测量读数精准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测量工具以实现精准读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船舶轴线测量工具,旨在提高船舶轴线测量的方便性、可靠性、精确性。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轴线测量工具,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内径千分尺、第一导线、微光显示装置、第二导线,所述微光显示装置中设置有串联在一起的电池、微光显示灯、开关按钮。
上述轴线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是:测量前将第二导线与待测零件(轴线)电性连接,测量时将内径千分尺的固定测量头靠住测量的基准端不动,将内径千分尺的活动测量头进行微调以逐渐接近待测零件(轴线),当带有微光显示装置的照明电路系统开路时,即表明内径千分尺的活动测量头未与轴线接触,微光显示装置不亮;当照明电路系统为闭路时,即表明内径千分尺已经与轴线接触,微光显示装置发亮,从而实现内径千分尺的精准读数。
上述轴线测量工具通过带有微光显示装置的照明电路系统来控制内径千分尺的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较,具有方便、可靠、精确、直管性好的优势,从而解决了在狭小及光线不足的船舶内部空间进行轴线的高精度测量的难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导线上与所述内径千分尺的连接端连接有开口卡簧,所述第一导线通过所述开口卡簧卡接在所述内径千分尺的外圆上。
上述第一导线上开口卡簧的设置,实现了内径千分尺与第一导线的快速连接和快速分离,方便了测量后内径千分尺与照明电路系统的分别收纳。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开口卡簧的连接为焊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卡簧为黄铜开口卡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导线上远离所述微光显示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磁性座,所述磁性座的磁吸面上设置有薄铜片,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薄铜片。
上述第二导线的端部磁性座及磁性座上薄铜片的设置,其利用磁性座的吸力将薄铜片紧紧压贴在待测零件或与待测零件相接触的金属零件上,从而形成测量的导电回路,大大方便了接线。
作为本发明中磁吸面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磁吸面为平整面。
作为本发明中磁吸面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磁吸面为V型面。
作为本发明中磁性座与薄铜片连接方式的优选方案之一,磁性座与所述薄铜片的连接为胶接。
作为本发明中磁性座与薄铜片连接方式的优选方案之二,磁性座与所述薄铜片的连接为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5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