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能耗电池极板固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0751.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让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盘云石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0 | 分类号: | H01M4/20;H01M4/2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龙***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固化工艺 固化 电池极板 极板固化 质量差异 低能耗 低湿 高湿 中温 电池 温湿度控制仪 生产周期 低温性能 控制干燥 后极板 可编程 游离铅 数显 能耗 室内 节约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能耗电池极板固化工艺,涉及极板固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电池极板固化工艺包括先极板进行低温高湿固化、再对极板进行中温低湿固化,对极板进行干燥,控制干燥后极板的含水量在0.3%~0.4%之间,游离铅含量在3%~5%之间。本发明通过改进固化工艺,采用先低温高湿,再中温低湿的方式对极板进行固化,缩短了极板固化时间,缩短极板的生产周期,通过可编程数显温湿度控制仪控制固化室内的温湿度,每个阶段可输入温度值、湿度值、时间值,便于温湿度的控制,降低极板间的质量差异,有效避免电池间的质量差异,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极板固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能耗电池极板固化工艺。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极板固化是一个物理变化和电化学腐蚀过程,固化后板栅表面腐蚀层较厚为铅膏骨架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力,使铅膏与板栅表面结合紧密,从而达到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电性能的目的。所以极板固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极板的整体性能和寿命,影响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固化工序对极板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是电池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大小和寿命长短。目前铅酸蓄电池极板固化多采用在常压中低温固化(≤70℃),固化完成后还要对极板进行干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固化和干燥一起所耗用的时间为70小时左右,严重制约着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周期。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06653A)一种再生铅新生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固化节能工艺,第一阶段:控制固化室内正极板固化温度在50℃,负极板固化温度在45℃,相对湿度在99%,固化时间控制在18小时;第二阶段:控制固化室内正极板固化温度在60℃,负极板固化温度在50℃,相对湿度在99%,固化时间控制在20小时;第三阶段:控制固化室内正极板固化温度在60℃,负极板固化温度在55℃,相对湿度在80%,固化时间控制在4小时;第四阶段:控制固化室内正极板固化温度在65℃,负极板固化温度在60℃,相对湿度在60%,干燥时间控制在2小时;第五阶段:控制固化室内正极板固化温度在70℃,负极板固化温度在70℃,相对湿度在40%,干燥时间控制在2小时;第六阶段:控制固化室内正极板固化温度在85℃,负极板固化温度在85℃,相对湿度在0.5%,干燥时间控制在18小时。整体固化时间为53~74小时,极板的生产周期很长,极板间的质量差异相对较大,也造成电池间的质量存在差异,电池的低温性能较差,固化时间长,消耗能源多,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因此,提供一种低能耗电池极板固化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电池极板固化工艺,通过改进固化工艺,采用先低温高湿,再中温低湿的方式对极板进行固化,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极板固化干燥时间长,能耗高,电池的低温性能差以及极板的生产周期长,极板间的质量差异相对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低能耗电池极板固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S01对极板进行低温高湿固化:将极板放入固化室,启动蒸汽加湿加温装置,使固化室内的温度达到48℃~55℃、湿度达到98%~99%,保持温度和湿度,固化时间为30~35小时;SS02对极板进行中温低湿固化:启动蒸汽加湿加温装置,使固化室内的温度升至60℃~70℃,控制固化室内的湿度为80%~90%,保持温度和湿度,固化时间为6.5~7.5小时;SS03对极板进行干燥,控制干燥后极板的含水量在0.3%~0.4%之间,游离铅含量在3%~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S01中,将极板放入固化室之前,保证固化室的地面、墙面湿润,控制湿度在97%~100%。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室内的温湿度通过可编程数显温湿度控制仪控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盘云石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盘云石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