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的支架选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5776.1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4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琦;肖一;刘璐;邸宇航;张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冠状动脉 虚拟 血流储备分数 三维重建 血流动力学参数 植入位置 冠脉 植入 获取数据 冠状面 上支架 矢状面 位置处 薄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的支架选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冠脉CT造影数据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薄层CT图像中冠状动脉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截面的直径;S2、根据获取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冠状动脉的3D模型;S3、根据冠脉CT造影数据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冠状动脉3D模型中的初始血流储备分数;S4、在冠状动脉的3D模型中单一植入不同的虚拟支架,得到植入不同虚拟支架后的3D模型;S5、调整每个虚拟支架的植入位置,得到每个虚拟支架在不同位置处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S6、选取最高血流储备分数所对应的虚拟支架及植入位置,完成支架选取。本发明克服了临床上支架的选择只能依靠经验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的支架选取方法。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及系列并发症的疾病。在治疗冠心病时通常会采用植入支架的方式,但在判断冠脉狭窄引起心肌缺血患者的支架植入方案上依旧主要凭借心脏介入医师的经验判断,支架植入手术进行之前介入治疗医师需要对影像中反映出的冠脉狭窄程度及心脏缺血程度进行判断,术后需要通过影像学结果进行手术治疗效果的判断。但整个过程对介入治疗医师的经验要求和影响学背景知识要求严苛,无法形成直接的医疗参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的支架选取方法解决了不能预先选取支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基于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的支架选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冠脉CT造影数据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薄层CT图像中冠状动脉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截面的直径;
S2、根据薄层CT图像中冠状动脉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截面的直径逐层将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及血管走行方向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冠状动脉的3D模型;
S3、将冠脉CT造影数据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冠状动脉3D模型的初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初始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冠状动脉3D模型中的初始血流储备分数;
S4、根据冠状动脉3D模型的初始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的3D模型中单一植入不同的虚拟支架,得到植入不同虚拟支架后的3D模型;
S5、调整每个虚拟支架的植入位置,得到3D模型中每个虚拟支架在不同位置处对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到每个虚拟支架在不同位置处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
S6、选取最高血流储备分数所对应的虚拟支架及植入位置,完成支架选取。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冠脉CT造影数据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
血液密度ρ,血液压力p,动力粘性常数μ,血液所受外力F,t时刻时的血液的矢量速度v,血管腔直径d,血管壁剪切应力τ,冠状动脉血流量Q;3D模型中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脉内平均压Pd;冠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
其中π为常数。
进一步地,步骤S3中获取冠状动脉3D模型中的血流储备分数的具体方法为:
根据公式
FFR=Pd/Pa
得到冠状动脉3D模型中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进一步地,步骤S5中调整每个虚拟支架的植入位置的具体方法为:
以0.1mm为间距调整每个虚拟支架的植入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5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