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用户公交出行的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0596.6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0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胡舜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汪源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用户 公交 出行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手机用户公交出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手机终端在待识别时段的标识数据,所述待识别时段的标识数据包括:所述待识别时段的起始时刻、所述待识别时段的结束时刻、所述手机终端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起始时刻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手机终端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结束时刻的位置信息;
步骤S2、根据所述手机终端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在待识别时段的所述起始时刻时距离所述手机终端最近的公交车站点,记为第一公交车站点,并计算出所述手机终端与所述第一公交车站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步骤S3、根据所述手机终端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在待识别时段的所述结束时刻时距离所述手机终端最近的公交车站点,记为第二公交车站点,并计算出所述手机终端与所述第二公交车站点之间的第二距离;
步骤S4、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识别出所述手机终端的持有用户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出行方式为公交出行或不为公交出行;
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信息;
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实时获取手机终端的用户出行方式特征数据元,记为(a,b,c),其中,a为所述手机终端的竖直方向震动位移数,b为所述手机终端的经纬度信息,c为数据采集时刻;
步骤S02、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竖直方向震动位移数据,确定所述手机终端的测度无震动时段,所述测度无震动时段的标识数据记为[(a1,b1,c1),(a2,b2,c2)];
其中,(a1,b1,c1)表示在所述测度无震动时段的起始时刻获取到的用户出行方式特征数据元,(a2,b2,c2)表示在所述测度无震动时段的结束时刻获取到的用户出行方式特征数据元;
[(a1,b1,c1),(a2,b2,c2)]满足如下条件:
c1选自所述手机终端的竖直方向震动位移数由非零跳变为零的一个时刻,c2为选自所述手机终端的选自该手机终端的竖直方向震动位移数由零跳变为非零的一个时刻,c1和c2满足:c2-c1≥α,α为预先设置的常数;
在c1至c2的时段所采集到的用户出行方式特征数据元构成以(a1,b1,c1)与(a2,b2,c2)为端点的四维空间曲线的测度为0;其中,四维空间曲线的测度是指:四维空间曲线Φ投影至(a,b)所在的三维空间得到三维空间曲线Г,三维空间曲线Г投影至经纬度信息b所在的平面得到二维空间曲线L,三维空间曲线Г与二维空间曲线L围成的三维空间曲面面积S称为四维空间曲线Φ的测度;
在步骤S1中,所述待识别时段为所述测度无震动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步骤S401、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若判断出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则执行步骤S402;否则,执行步骤S404;
步骤S402、基于公交车运行线路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公交车站点和所述第二公交车站点的公交车;
若判断出存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公交车站点和所述第二公交车站点的公交车,则执行步骤S403;否则,执行步骤S404;
步骤S403、识别出所述手机终端的持有用户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出行方式为公交出行;
步骤S404、识别出所述手机终端的持有用户在所述待识别时段的出行方式不为公交出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05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