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4844.6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士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御凤天泓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2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液 叶黄素 放入 万寿菊叶黄素 颗粒物料 蒸发器 正己烷 萃取罐 膏体 萃取 冷冻 浸泡 低温冷冻 粉碎制粒 冷冻设备 压榨脱水 真空压力 储液罐 万寿菊 重量比 烘干 储液 皂化 加热 发酵 密封 蒸发 | ||
本方案公开了叶黄素提取技术领域的一种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工艺,步骤一、发酵;步骤二、压榨脱水;步骤三、烘干;步骤四、粉碎制粒;步骤五、萃取:将颗粒物料放入萃取罐内,再加入正己烷进行浸泡,颗粒物料与正己烷的重量比为1:8,浸泡10~12h后得到提取液,对萃取罐加热至55~60℃,然后开始提取萃取罐中的提取液,并将得到的提取液放入储液罐中;步骤六、皂化:将储液罐中的提取液提放入蒸发器中进行真空去残后得到叶黄素膏体,蒸发器的真空压力为0.02~0.04MPa,蒸发温度为53~55℃,然后将叶黄素膏体密封后放入冷冻设备中进行低温冷冻,冷冻温度为‑30~‑16℃,冷冻时间为15~20min。采用本方案能大大提高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叶黄素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万寿菊又称臭菊花、臭芙蓉,一年生草本植物。万寿菊以往常作药用,由于化工发展,如今已不局限于其药理作用。叶黄素具有多烯环氧结构,属类胡萝卜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保健品行业上。叶黄素是人眼视网膜中一种必要成分,主要起过滤蓝光的作用,抑制蓝光产生的自由基,对老年型黄斑色素退化、白内障具有抑制作用,在保护眼睛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因万寿菊中叶黄素含量较高,从万寿菊提取叶黄素的工艺逐渐发展起来。
叶黄素在羽衣甘蓝和菠菜等绿色叶菜以及万寿菊等花卉中均具有很高含量,因此万寿菊是提取叶黄素的主要原料。现在国内外也存在一些制备和提取叶黄素晶体的方法,如美国KEMIN公司的一种从植物中分离提取叶黄素晶体的方法,是使用丙二醇溶解叶黄素油膏,并在较高温度下,加入碱液进行皂化,加水过滤结晶,洗涤干燥结晶,最后得到叶黄素晶体,由于此方法使用沸点较高的丙二醇作为溶剂,因此溶剂回收较为困难,并且产品纯度只能达到70%左右,而且叶黄素的提取率也只有65%左右。还有一种方法重结晶使用的是有毒的二氯甲烷/甲醇组合体系,并且皂化时有机溶剂用量大,叶黄素分离难度大,产品含量低,不利于产品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因此用现有技术制备叶黄素晶体存在制备出的叶黄素晶体纯度低、制备过程工艺复杂和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有毒害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时提取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酵:将万寿菊的花朵放入温度为23~25℃的发酵池中加入乳酸菌进行无氧发酵,发酵时间为15~20d,然后得到发酵物;
步骤二、压榨脱水:完成发酵后,将发酵物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脱水,并保持压榨后的发酵物的含水量为73~75%;
步骤三、烘干:将压榨脱水后的发酵物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并保持烘干后的发酵物的含水量为12~14%;
步骤四、粉碎制粒:将烘干后发酵物粉碎为直径1.8~4.2mm的粉料;再将粉料加入造粒机中制成颗粒物料,颗粒物料的直径为7~11mm;
步骤五、萃取:将颗粒物料放入萃取罐内,再加入正己烷进行浸泡,颗粒物料与正己烷的重量比为1:8,浸泡10~12h后得到提取液,对萃取罐加热至55~60℃,然后开始提取萃取罐中的提取液,并将得到的提取液放入储液罐中;
步骤六、皂化:将储液罐中的提取液提放入蒸发器中进行真空去残后得到叶黄素膏体,蒸发器的真空压力为0.02~0.04MPa,蒸发温度为53~55℃,然后将叶黄素膏体密封后放入冷冻设备中进行低温冷冻,冷冻温度为-30~-16℃,冷冻时间为15~2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御凤天泓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御凤天泓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4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维A酸的晶型A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氮杂环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