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红外激发和发射的血清标记物发光检测的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9698.1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英;曹宁;冀天星;王新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3 | 分类号: | G01N21/6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激发 发射 血清 标记 发光 检测 试纸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一种基于近红外激发和发射的血清标记物发光检测的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它涉及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检测材料对生物分子有热损伤和背景信号高的技术问题。该侧流试纸条由聚氯乙烯支撑背板、检测垫、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收垫组成;其中结合垫负载有结合抗体的上转换β‑NaYF4:Yb,Tm@NaXF4纳米晶探针和结合鼠IgG的上转换β‑NaYF4:Yb,Tm@NaXF4纳米晶探针。制法:一、制备核:二、包覆壳;三、组装发光探针:四、组装侧流试纸条。使用时用激光对检测线照射检测发射光谱,检测范围是0.05‑50ng/mL,检测限为0.02ng/mL,可用于医疗检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血清标记物进行检测的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免疫学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医疗和家庭医疗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不断寻求新型的发光材料作为光学探针,以获取更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对血清中的各种疾病标记物进行检测,包括心梗标记物(CTNI和MYO);细菌病毒感染标记物(CRP、SAA和PCT);糖尿病标记物(糖化血红蛋白);术前感染性疾病标记物(HIV、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其中,基于纳米金颗粒的检测方法发展较快,已经在孕检和感染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但基于纳米金颗粒的检测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灵敏度低,属于半定量检测。荧光微球和量子点的使用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并实现了定量化检测,但测试过程中荧光背景信号高,限制了其在低浓度待测物检测中的应用。稀土上转换纳米晶作为新一代的发光材料,具有较大的反stoke发光位移,发射光谱窄,可实现多指标多重检测;无光漂白性,发光稳定性好,可多次重复检测;激发光大多位于980或800nm,不能激发抗原或抗体等生物有机分子,因此,无背景干扰,具有高信噪比。在现阶段稀土上转换纳米晶的应用中,一般通过近红外光(980或800nm)激发,收集发射的可见光用作最终的检测信号。但生物有机分子和水分子对可见光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特别是在生物分子密度高的区域,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既容易引起对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热损伤,降低其生物活性,同时又存在较高的背景信号干扰,限制了体系检测灵敏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用于生物检测的纳米材料对生物分子有热损伤和检测背景信号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激发和发射的血清标记物发光检测的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方法。
本发明中的基于近红外激发和发射的血清标记物发光检测的侧流试纸条由聚氯乙烯支撑背板、检测垫、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收垫组成;
其中检测垫是由硝化纤维膜及平行画在硝化纤维膜上的检测线和控制线组成;检测线是用1~2mg/mL的血清标记物抗体画出的线,线宽为1~1.2mm,滴加体积量是1~1.2μL/cm;控制线是用1~2mg/mL的IgG抗体溶液画出的线,线宽为1~1.2mm,滴加体积量是1~1.2μL/cm;
结合垫是负载有结合抗体的上转换β-NaYF4:Yb,Tm@NaXF4纳米晶探针和结合鼠IgG的上转换β-NaYF4:Yb,Tm@NaXF4纳米晶探针;其中β-NaYF4:Yb,Tm@NaXF4是以NaXF4为壳、以β-NaYF4:Yb,Tm为核的核壳结构纳米晶,β-NaYF4:Yb,Tm是用Yb和Tm掺杂的β-NaYF4,Yb的掺杂摩尔百分数为10%~99.8%,Tm的掺杂摩尔百分数为0.2%~10%;X为Y元素或Lu元素;
检测垫粘贴在聚氯乙烯支撑背板的中部,在检测垫的检测线一侧,结合垫与检测垫搭接,样品垫与结合垫搭接;在检测垫的控制线一侧,吸收垫与检测垫搭接,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收垫也都粘贴在聚氯乙烯支撑背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9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