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猝灭效应的双波长比率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As(III)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9682.0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丁;于禄丹;梁汝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猝灭 效应 波长 比率 化学 发光 检测 as iii | ||
1.基于双猝灭效应的双波长比率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As(III),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浸入浓度为100μM的Ars-3溶液中,孵育过夜,制成Ars-3/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
(2)将步骤(1)中的Ars-3/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在50μL体积比为20%的PDDA溶液中浸泡1小时取出,用超纯水清洗电极后,向电极表面滴加不同浓度的As(III),室温下孵育3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淋洗电极,去除非特异性吸附在电极表面的As(III),制成PDDA/As(III)/Ars-3/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
(3)将步骤(2)中的PDDA/As(III)/Ars-3/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来构成三电极系统,将三电极系统置于含有0.1M Na2S2O8和0.15mM Ru(bpy)3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检测其ECL信号,根据Ru(bpy)32+与Au-g-C3N4之间的ECL的信号比值与As(III)浓度的线性关系来实现对As(III)的检测;其中,所述的检测ECL信号是通过MPI-B型多参数化学分析测试系统测试PDDA/As(III)/Ars-3/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在-1.5~0V电位范围内的ECL信号,并分别记录Au-g-C3N4在460nm和Ru(bpy)32+在620nm的ECL强度-时间曲线;所述Ru(bpy)32+与Au-g-C3N4之间的ECL的信号比值与As(III)浓度的线性关系是指Au-g-C3N4在460nm和Ru(bpy)32+在620nm的ECL信号强度的对数比值与As(III)浓度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猝灭效应的双波长比率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As(III),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2g双氰胺放置于磁舟中,在550℃下于管式炉中煅烧4小时,得到淡黄色块体C3N4固体,称取100mg块体C3N4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加入到100mL超纯水中超声剥离16小时,将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在8000rpm转速下离心,分离未剥离完全的块体C3N4,取上清液,于60℃下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浓缩,得到2mg/mL的乳白色g-C3N4纳米片溶液;
(2)向步骤(1)制备的2mL g-C3N4纳米片溶液中加入20μL 10mM的氯金酸溶液,超声10分钟混匀,继续搅拌2小时,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快速加入25μL 10mM的硼氢化钠溶液,搅拌20分钟,再逐滴加入10μL 10mM的柠檬酸钠溶液,搅拌30分钟,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将所得产物Au-g-C3N4纳米复合物保存于4℃冰箱中;
(3)分别用粒径为1.0、0.3和0.05μm的α-Al2O3糊将玻碳电极打磨光滑,在乙醇和超纯水中超声清洗后用氮气吹干,将3μL Au-g-C3N4溶液滴涂在处理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自然晾干,制成Au-g-C3N4修饰的玻碳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96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厂电动机的辅助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腐蚀电池解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