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谐振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0520.0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5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来;刘明雨;王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谐振 无线 电能 传输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率谐振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1)耦合线圈LTx和LRx及谐振电容CTx和CRx构成串联谐振网络;(2)发射侧输入电压Vdc,输入扼流电感Lin,主开关管MTx和其并联电容Cds1构成E类逆变电路;(3)接收侧输出电容Co,输出扼流电感Lout,同步开关管MRx和其并联电容Cds2构成E类同步整流电路。本发明采用E类同步整流电路替代常规的二极管整流,能够大幅减少损耗二极管的导通损耗,提升系统效率;同步整流控制信号与发射端信号相互独立,直接从接收端开关管MRx的导通压降处获得开通和关断信息,避免了传统同步整流技术的问题;基于变压器取能的高效率辅助源电路,能够大幅减少传统线性辅助源的低效率问题,提升系统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力传输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谐振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磁耦合谐振型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核心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两个电感线圈LTx和LRx的耦合,实现电能的传输。由于线圈漏感的存在使得直接耦合状态下,传输的功率和效率都很低,所以将电感线圈与电容串联形成谐振,构成谐振型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以提高效率和功率。图1中,Uin为输入的交流源,LTx和LRx为耦合的电感线圈,CTx和CRx为谐振电容,RTx和RRx为谐振回路的内阻,RL为等效交流负载电阻。但核心架构仅完成高频下“交流-交流”的传输,不适合常规“直流-直流”(DC-DC)的应用。
桥式拓扑下DC-DC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电路拓扑如图2所示,其中交流电压源由逆变电路提供,通常为半桥型逆变电路(包括图中的Vdc,M1和M2)或全桥型逆变电路;而等效负载由整流电路构成,通常为全桥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D4,Lr和Co)。
E类拓扑下“直流-直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电路拓扑如图3所示,其中交流电压源由逆变电路提供,通常为E类逆变电路(包括图中的Vdc,Lin,M和Cds);而等效负载由整流电路构成,通常为全桥整流电路(包括图中的Co,Lout,D和Cd)。
桥式拓扑下DC-DC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方法成熟,电压应力较低适合较大功率运行;也可以工作于D类谐振功率放大模式以完成零电压开通(ZVS)。但是D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有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1)桥式电路需要死区电路,所以限制了最高工作频率;(2)桥式电路驱动会有栓锁效应,影响系统可靠性;(3)输入电流不连续需要额外的输入滤波电路;(4)二极管反向导通时间较长降低系统效率。
E类拓扑下DC-DC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由于其:(1)单管结构对地驱动简单可靠可以解决死区问题和驱动问题;(2)输入电感使电流电续;(3)波形除了有ZVS特性还有近似ZDS(零电压斜率)特性,可以解决二极管反向损耗问题;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应用在更高的传输频率中。
但是E类拓扑下“直流-直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仍然有许多待以解决的问题包括:(1)整流侧二极管的损耗较大,影响系统效率;(2)传统的同步整流技术需要从发射端将信号传至接收端,但在无线充电应用中不同于一般隔离电源,由于距离限制,无法增加额外的变压器或光耦传递同步整流信息;(3)在较高电压(24V)的应用中,发射端和接收端辅助电源的供电若采用线性电路供电,会产生额外功耗,降低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0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