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7366.1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8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星;黄茜琳;黄金堤;钟银生;艾翔;徐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sn co 合金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的方法,以氧化锡和氧化钴为原料,以CoCl2‑LiCl为支持电解质,将氧化锡和氧化钴与支持电解质混合均匀配制混合熔盐电解质;将混合熔盐电解质置于电解槽中,升温融化混合熔盐电解质,以铜片作阴极,铂片作阳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混合熔盐电解质,在阴极上得到Sn‑Co合金,阳极释放O2。通过电解的方法直接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电解过程中可实现Sn‑Co合金的可控制备,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密度来控制沉积速率,影响沉积颗粒的组成结构和表面形貌,从而得到更致密、粒径更小的Sn‑Co合金。本发明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Sn‑Co合金6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为659mAh/g,容量保持率为92.5%,库伦效率达到95%。电解过程在阳极产生O2,无污染、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的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好、无毒无污染等优点,广泛用作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电源。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如稳定性、比能量、安全性、成本、使用寿命等)要求更高。电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和抗负荷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是决定电池性能和成本的关键。
目前,工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它的理论质量比容量为372mAh/g,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锂离子电池高比容量需求。锡基合金材料最高质量比容量可达到994mAh/g,接近石墨材料比容量的3倍;体积比容量最高达7262mAh/cm3,接近碳材料的9倍。锡基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合适的充放电电位,有望替代碳材料而成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锡基材料还具有以下特点,对Li+/Li的操作电位为0.05~1.0V,不会造成金属锂的沉积,无安全隐患。从结构上讲,锡基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紧密,充放电过程中不存在溶剂的共嵌入问题,电解液可以使用电导率高的溶剂,从而可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锡基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能球磨法、化学还原法、碳热还原法、磁控溅射法等。高能球磨法容易引入一些杂质,尤其是引入杂质氧。碳热还原法主要是以碳为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将金属氧化物还原,碳热还原法设备简单,但碳热还原法合成Sn-Co合金颗粒粒径较大,大倍率下充放电性能不佳。磁控溅射法在锡基合金电极制备中应用普遍,但沉积速率不高,且设备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制备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的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且制备的Sn-Co合金成分均匀、电化学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氧化锡和氧化钴为原料,以CoCl2-LiCl为支持电解质,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锡和氧化钴与支持电解质混合均匀配制混合熔盐电解质;
(2)将步骤(1)中配制的混合熔盐电解质置于电解槽中,升温融化混合熔盐电解质,以铜片作阴极,铂片作阳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混合熔盐电解质,在阴极上得到Sn-Co合金,阳极释放O2。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CoCl2:LiCl摩尔比为0.42~0.66:1。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原料氧化钴配入量占混合熔盐电解质的质量百分比为0.5%~3.0%;原料氧化锡配入量占混合熔盐电解质的质量百分比为1.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7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