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得食品提取液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5232.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9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晶晶;王克超;丁勇宝;李慧娟;常建军;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14;G01N30/02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0115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涤处理 萃取处理 溶解 食品提取液 浓缩处理 乙酸钠 正己烷 甲醇 乙腈 处理产物 耗时 | ||
本发明提出了获得食品提取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食品进行萃取处理,所述萃取处理是在乙腈和正己烷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将萃取处理后获得的乙腈层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将浓缩处理产物进行溶解处理,所述溶解处理是在甲醇和乙酸钠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以及将溶解处理产物进行洗涤处理,所述洗涤处理是在正己烷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述洗涤处理形成的甲醇/乙酸钠层构成所述食品提取液。该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提取充分,杂质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获得食品提取液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酸性橙Ⅱ属于化工染料,通常是金黄色粉末,故俗称金黄粉。工业上主要用在羊毛、皮革、蚕丝、锦纶、纸张的染色。同时,它又是一种指示剂,医学上常用于组织切片的染色。食品工业中,酸性橙Ⅱ属非食用色素,食品中禁止加入。这些物质如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人食用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其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价格低廉的特点,将其作为色素掺入食品的生产与加工中以牟利,从而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目前检测食品中酸性橙Ⅱ没有国标方法,只有出口食品方法SN/T 3536-2013《出口食品中酸性橙Ⅱ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成本高、检出限较高(0.1mg/kg),且对于少量添加酸性橙Ⅱ的食品无法检测出来。
因而,开发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检出限低的检测食品中酸性橙Ⅱ的方法成为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现有技术中检测食品中的酸性橙Ⅱ的方法,均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每个样品的检测均需要使用一个新的固相萃取小柱,每个固相萃取小柱成本约14元人民币)且对于少量添加酸性橙Ⅱ的食品无法检测出来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和事实的发现,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获得食品提取液(提取出食品中的酸性橙II)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获得的食品提取液进行检测食品中酸性橙II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大约节约5h)、检测成本低廉(不使用固相萃取小柱),检出限较低,能低至达到0.0038mg/kg。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获得食品提取液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食品进行萃取处理,所述萃取处理是在乙腈和正己烷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将萃取处理后获得的乙腈层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将浓缩处理产物进行溶解处理,所述溶解处理是在甲醇和乙酸钠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以及将溶解处理产物进行洗涤处理,所述洗涤处理是在正己烷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述洗涤处理形成的甲醇/乙酸钠层构成所述食品提取液。酸性橙II是一种式(I)所述的化合物,是一种盐的形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碱性物质将其游离出来,再采用醇类等极性较大的溶剂提取,然而直接利用该方法来提取食品中的酸性橙II,会面临着杂质过多的、提取不完全的问题,如现有技术中采用乙醇-氨来提取,需要经过固相萃取柱等方法净化,且检出限很高。而发明人在实验中惊喜地发现,采用乙腈和正己烷对食品进行萃取、洗涤等处理,能极大程度地提取出食品中的酸性橙II,且提取液中几乎没有杂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重复性好、提取充分,根据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所获得的食品提取液中,除酸性橙II外,不含或极少含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食品预先经过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食品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提取更充分,耗时更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食品不受特别限制,饮料、红酒、辣椒酱、黄鱼和卤肉类等食品都可以适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食品包括选自辣椒酱、辣椒粉、卤肉、卤蛋的至少之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获得上述食品的提取液的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5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