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便携取样装置对潮间带附着生物取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5042.4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丰美萍;毕远新;严涛;王伟定;梁君;张亚洲;周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便携 取样 装置 潮间带 附着 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便携取样装置对潮间带附着生物取样的方法,先将一张塑料薄膜覆盖在位于潮间带的岩石表面,并使塑料薄膜的边缘密封粘结在岩石上,此时的塑料薄膜与岩石表面之间形成气隙;再将真空装置与塑料薄膜上具有单向阀的出气口连接,然后启动真空装置从而抽出塑料薄膜与岩石表面之间的空气,此时的塑料薄膜紧贴岩石表面;当塑料薄膜表面附着有藤壶时,将一个取样套筒套住需要取样的藤壶,然后使取样套筒内形成真空,从而将藤壶吸入取样套筒内。本发明不仅可极大地方便藤壶的取样,确保取样藤壶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潮间带生物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便携取样装置对潮间带附着生物取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港口码头建设、海洋水产养殖、油气开采等的迅猛发展,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其严重地妨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迫使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消除和防治。在众多的海洋污损生物中,藤壶以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成为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藤壶是最常见的海洋污损动物,也是材料防污性能检测和评价试验中最主要的动物模型。藤壶的成体肉体外有极其坚硬的外壳,还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使其具有极强的附着能力。在海洋研究中,经常需要去潮间带进行生物取样,尤其是对藤壶进行整体取样。由于成体藤壶会大量附着生活在潮间带湿滑的岩石上,并且其附着强度极高,因此,采样人员无法徒手从岩石上直接取样,从而造成其取样十分困难。人们通常是采用现有的铲刀之类的五金工具将壳体及其内部的肉体一起从岩石上铲下,但是该方法极易造成藤壶壳体的破碎,从而影响取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对附着在潮间带岩石上的藤壶进行取样时所存在的取样困难、容易使藤壶壳体破碎从而影响取样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便携取样装置对潮间带附着生物取样的方法,不仅可极大地方便藤壶的取样,确保取样藤壶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便携取样装置对潮间带附着生物取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将一张塑料薄膜覆盖在位于潮间带的岩石表面,并使塑料薄膜的边缘密封粘结在岩石上,此时的塑料薄膜与岩石表面之间形成气隙;
b. 将真空装置与塑料薄膜上具有单向阀的出气口连接,然后启动真空装置从而抽出塑料薄膜与岩石表面之间的空气,此时的塑料薄膜紧贴岩石表面;
c. 当塑料薄膜表面附着有藤壶时,将一个取样套筒套住需要取样的藤壶,然后使取样套筒内形成真空,从而将藤壶吸入取样套筒内。
为了方便取样,本发明先在位于潮间带的岩石表面覆盖一张塑料薄膜,并通过抽真空的方式使塑料薄膜紧贴岩石表面。这样,藤壶幼体即可附着在塑料薄膜上,同时避免塑料薄膜与岩石表面脱开。当藤壶的幼体逐渐生长到适合取样的程度时,取样人员即可对藤壶方便地取样。由于藤壶是附着在柔软的塑料薄膜上的,而塑料薄膜与岩石之间并没有吸附力,因此,取样人员或者可直接从而塑料薄膜上取下藤壶,或者将藤壶连同塑料薄膜一起取下。特别是,本发明在取样时先将一个取样套筒套住需要取样的藤壶,然后使取样套筒内形成真空,此时依靠气压差,即可方便地将藤壶快速地整个吸入取样套筒内,因而可有效地避免藤壶壳体的破损,确保取样藤壶的完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50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