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的透析的血液相容性吸附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4783.0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7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安吉拉·拜尔·戈许茨;亚历山大·弗里贝;朱利安·加布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A61M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德国梅***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蛋白质 结合 尿毒症 毒素 透析 血液 相容性 吸附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患者血液或血浆中含有的且关于其载体蛋白具有500g/mol分子量的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以便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吸附所述尿毒症毒素的血液相容性吸附剂,所述血液相容性吸附剂包含基于环状低聚糖或其衍生物的以至少一层设置在固态载体组分上的聚合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滤的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待纯化的血液体外回路和连接到患者血液循环的血液透析器和/或血液过滤器;其中提供血液相容性吸附剂用于分离患者血液或血浆中含有的且关于其载体蛋白具有500g/mol分子量的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且其中在所述血液透析器内的血液侧上以至少一层设置在固态载体组分上的血液相容性吸附剂包含基于环状低聚糖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相容性吸附剂和一种用于血液透滤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肾的生理学,通常已知健康肾的任务是通过尿液从身体排出如所谓的“尿物质”的代谢终产物和所谓的“尿毒症毒素”的毒素。肾去除不同分子量的广谱物质。尿毒症毒素的概述已由Vanholder等人在2003年发表。[参阅Vanholder等人,KidneyInternational,63(2003)1934-1943]。基于其分子量,尿毒症毒素主要分为三类:
A)具有500g/mol的分子量的低分子量毒素;
B)具有平均分子量的毒素,还已知为“平均分子”,其具有500与12,000g/mol之间的分子量。例如,中等分子包括β2-微球蛋白(11800g/mol)。
C)第三类尿毒症毒素是具有12,000g/mol的分子量的分子。
此外,关于尿毒症毒素的水溶性做出区分。具有低分子量的高度水溶性的尿毒症毒素的实例是尿素、肌酸酐、草酸盐、胍和尿酸。
水溶性较差的尿毒症毒素的实例是对甲酚、硫酸吲哚酚、苯酚、马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这些尿毒症毒素呈结合到蛋白质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在健康个体中,尿毒症毒素通过肾用尿液排出。然而,在慢性肾衰竭中,这些毒素保持在患者的血液中并且必须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去除。
虽然通过血液透析去除水溶性毒素诸如尿素或肌酸酐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由于蛋白质结合,通过血液透析去除水溶性较差的疏水性尿毒症毒素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仅通过血液透析的血浆中的毒素-蛋白质复合物与游离毒素的化学平衡才可达到,所述平衡强烈倾向于所述复合物。这意味着尿毒症毒素的大部分结合到蛋白质,而仅小部分溶解在血浆中并且仅这些游离尿毒症毒素可被透析。
关于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的生理化学的另外的研究已示出人类血清白蛋白在患者的血液中充当疏水性尿毒症毒素的结合配偶体并且因此呈毒素-白蛋白复合物形式。
由于其大约65,000g/mol的分子量,白蛋白被普通透析膜保留。因此通过血液透析不去除白蛋白。这意味着仅游离的、溶解的且非常小部分的尿毒症毒素可从患者的血液去除。在去除此小游离部分之后,白蛋白结合的与游离的尿毒症毒素之间的平衡恢复。
理论上,此再平衡可通过连续透析去除显著部分的游离尿毒症毒素。然而,毒素-白蛋白复合物的缔合常数以及不足以可实践的透析时间与此冲突。
因此长期以来,存在对于能够从患有慢性肾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能不全的患者的血液中有效去除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的透析方法的需要。
对此已存在多种现有技术方法,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它们均未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接受:
GB 1 466 702公开用于吸附消化道中的尿毒症毒素的聚合物涂覆的活性炭。
用于吸附来自血液的尿毒症毒素的聚合物涂覆的活性炭的用途从US 4,140,652已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未经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4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