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气缸套的局部颗粒增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9870.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松;王刚;叶照辉;江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21/02;B22D13/00;B22D1/00;C23C4/06;C23C4/134;C21D9/00;C22F1/043;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1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气缸套 局部 颗粒 增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合金气缸套的局部颗粒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熔炼共晶铝硅合金,去除气体、杂质;对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升温;共晶铝硅合金倒入中间包,采用超声波变幅杆进行振动;浇入离心铸造成型模具中,离心,成型,冷却凝固后,获得内层局部颗粒增强铝合金气缸套毛坯;气缸套毛皮进行机械车削、预热处理;对气缸套基体内表面进行喷涂;对气缸套进行第一次时效处理、粗加工、精加工,精加工前需进行第二次时效处理;半精珩磨和精珩磨加工,得到气缸套成品。本发明通过对铝硅合金依次进行升升温、超声振动、热处理、喷涂和表面处理,增强了气缸套的颗粒层的细化以及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了铝合金气缸套的表面摩擦力,耐热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缸套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铝合金气缸套的局部颗粒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晶粒较为粗大,过共晶铝硅合金气缸套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内孔磨损加剧,缸壁和活塞环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致使发动机跑气,有效功率升高,机油耗量大幅度上升,发动机使用寿命升高。因此,研发改善气缸套内表面组织结构,获得具有更高耐磨性能、更低磨损系数的铝合金气缸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铝合金气缸套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制备而成,初生硅和Mg2Si颗粒粒径较大,难以获得细小均匀的高硬度的气缸套,进而导致气缸套的颗粒层无法细化且分布的不均匀,易造成气缸套的耐摩擦性能差,耐热性差以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气缸套的局部颗粒增强方法,解决了现有铝合金气缸套存在的颗粒层无法实现细化以及分布不均,导致气缸套的耐磨性差、耐热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铝合金气缸套的局部颗粒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电磁加热炉熔炼共晶铝硅合金,去除共晶铝硅合金中的气体、杂质;
S2、将熔炼好的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升温,升温至690℃;
S3、将升温至690℃的共晶铝硅合金倒入中间包,超声波变幅杆伸入到中间浇注包熔体表面以下,进行振动,并保持溶体的温度在570-665℃;
S4、将超声振动处理后的半固态浆料浇入预热到200~350℃的离心铸造成型模具中,离心,成型,冷却凝固后,获得内层局部颗粒增强铝合金气缸套毛坯;
S5、对离心铸造获得的气缸套毛皮进行机械车削,去除气缸套表皮的毛刺;
S6、将毛刺去除后的气缸套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处理结束后,对气缸套基体内表面进行喷涂;
S7、喷涂结束后,将气缸套进行第一次时效处理,依次对气缸套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精加工前需进行第二次时效处理;
S8、冷却完成后,对气缸套内表面进行半精珩磨和精珩磨加工,得到气缸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共晶铝硅合金的升温速度为45-95℃/h,直至温度升至69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超声波变幅杆的振动条件为在520-580W超声功率下超声振动2-8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预热处理的温度为85-130℃,预热时长为10-3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喷涂的条件为,气缸套旋转速度为60-120r/min,喷枪移动速度为15-45mm/min,送粉量为20-30g/min,喷枪往复喷涂2-4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98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分离镎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锰平衡块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