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9043.8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9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斌;邱智兴;陈体伟;王正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安瑞国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A61N1/36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马汝兰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电路 脉冲控制信号 升压电路 微电流 交流电 电刺激系统 电转换电路 升压 单片机 透穴 电池 电刺激信号 直流电转换 传输 银针 传统针灸 电流波形 控制指令 升压电压 系统供电 正负脉冲 穴位 电刺激 尖波 伤口 施加 输出 刺激 疾病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包括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电转换电路、升压电路、单片机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电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池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升压电路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本发明在不同的穴位上施加特定的电刺激量以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效果,本发明利用微电流刺激代替传统针灸之银针,能够做到无针无伤,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有伤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穴位刺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
背景技术
穴位是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施术的部位,也是针灸产生疗效的基础。传统针灸是运用不同的行针手法对穴位造成不同的刺激,调节人体经络系统(神经系统),激发和良性调节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得机体重新达到健康状态。传统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需要使用银针,银针插入机体穴位会导致有细小的伤口,而且银针在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消毒,传统的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会给机体带来伤口,而且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一电转换电路、一升压电路、一单片机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
所述电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池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
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
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
较佳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正脉冲输出子电路、负脉冲输出子电路和输出端口(J1)。
所述正脉冲输出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3)、三极管(Q8)、电阻(R15)、电阻(R19)、三极管(Q6)、电阻(R16)、电阻(R20)和电阻(R25),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71)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6)电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单片机电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9)接地、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6)电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0)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4)与三极管(Q6)之间的线路电连接输出端口(J1)。
所述负脉冲输出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5)、电阻(R14)、三极管(Q9)、电阻(R18)、电阻(R22)、三极管(Q7)、电阻(R17)、电阻(R21)和电阻(R25),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71)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4)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7)电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单片机电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22)接地、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7)电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1)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5)与三极管(Q7)之间的线路电连接输出端口(J1)。
较佳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子电路和与输出电路一一对应的PWM调节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安瑞国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安瑞国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9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