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实施方法及其支护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08698.3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霖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6;E02D19/08;E02D19/10;E02D19/14 |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崔金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网 冻土墙 液氮 基坑 支护结构 复合支护 地基 喷射混凝土面层 实施方法步骤 柔性防护网 超低温 防水性能 工程造价 基坑支护 锚杆锚固 锚固锚杆 排水系统 噪声污染 支护 锁口梁 耗电 锚杆 坡面 张拉 土质 混凝土 冻结 钢材 占用 施工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实施方法及其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实施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设置排水系统;步骤2、沿基坑坡面挂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为主动柔性防护网;步骤3、将锚杆倾斜打入地基中,张拉防护网后通过锁口梁锚固锚杆;步骤4、在地基下设置液氮冻土墙,通过液氮冻土墙的冻结作用与锚杆锚固在一起;步骤5、基坑顶部喷射混凝土面层;本发明防水性能好,具有无需耗电、快速、超低温的支护优势,且这种支护结构节省钢材和混凝土,工程造价低;将防护网应用于基坑领域,占用面积小,施工方便快捷,噪声污染小,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工程,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实施方法及其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地铁、城市地下工程等的兴建,深基坑工程大量涌现。由于深基坑的支护是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研究可靠经济的支护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基坑支护形式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常用的支护结构有开挖简易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重力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土钉墙支护结构等,工程中根据其土体性质、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和宽度来确定支护形式。深基坑支撑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不稳定因素众多,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属软弱地基,常伴有淤泥及流砂,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大型基坑的开挖,坑壁支护越来越困难,传统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这已成为我国软弱地基中施工深基坑的工程技术难题之一。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国专利CN207295740U公开了一种新型绿色永久性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支护、辅助支护,其中辅助支护位于主支护的前方,主支护坡率缓于辅助支护,主支护与辅助支护的坡底均固定于基座上;主支护与埋在土层地质中的锚杆连接,辅助支护通过加强筋与主支护连接。主支护与辅助支护之间填充有轻质高强材料,轻质高强材料与加强筋形成一体,该结构虽然具有很好的景观美学效应且支护效果好,但是该结构使用大量钢筋,造价成本高。
中国专利CN101487261A公开了一种型钢冻结墙基坑组合围护方法及其结构,该结构虽然强度高,适用于各种土层,但是施工冻结成墙体需要时间长,因此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实施方法及其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所述的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置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地表排水,支护内部排水,以及基坑排水的排水结构,以避免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减轻作用于防护网上的静水压力;在基坑顶部四周可做散水和各排水沟,并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排水沟和集水坑与边壁保留0.5~1.0m的距离,集水坑内积水应及时抽出;
步骤2、清理基坑坡面及顶部的危险杂物,沿基坑四周坡面挂防护网;
步骤3、将锚杆倾斜打入地基中,张拉防护网1后通过锁口梁锚固锚杆的一端,在坡面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
步骤4、在地基下设置液氮冻土墙,通过液氮冻土墙的冻结作用与锚杆锚固在一起;
步骤5、基坑顶部喷射混凝土面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方法如下:
(1)清理基坑坡面,做好准备工作;
(2)钻锚杆孔,施工人员按照要求根据现状情况进行放线、复合,采用直径50mm的钻头钻孔,钻孔完毕后清孔,以确保锚杆能顺利安装到位,再进行注浆,边捣固边灌注,灌注后凝结时间保证不低于48小时;
(3)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安装顺序为下料,绳头紧固,穿孔,张拉,绳尾紧固;
(4)挂格栅网缝合,格栅网位于系统底层紧贴坡面且沿支撑绳铺挂,每两格铺设两张格栅,格栅网块间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霖,未经王海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8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