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产品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6582.6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9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饶桥兵;鲁创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41/06;B24B27/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产品加工工艺,通过熔接和CNC能够加工出3D产品上具有较大深度的内凹面,并满足产品表面光亮度要求。该工艺包括:选取多个原材;除熔接时位于底部的第一原材外,其它原材的中心部分通过CNC掏空;将多个原材熔接叠加组合在一起,此时,第一原材位于底部,其它原材的掏空部分构成待加工的内凹面;通过CNC将熔接后的原材的外形尺寸切割成具有规则形状的半成品;通过辅助加工底座对半成品的底部进行真空吸附定位,然后对该内凹面进行修整和抛光,最后加工半成品的外形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半成品的内凹面始终朝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产品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机外壳一般包括底壳和边框,其底壳一般为平板结构,或者稍微有点弧形的凹面结构,其凹面深度一般在1mm以内,这种底壳由于厚度较薄,从而其制造过程中,采用较薄厚度的原材经过机加工即可。
为了满足手机外形的多样化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手机外壳,该外壳取消了边框,采用具有较深凹面的一体式结构,该凹面深度可达4毫米及以上。
对于这种厚度较大、凹面较深的新型手机外壳,由于其厚度大于一般原材厚度,简单的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电脑数控)加工已经不能满足产品需求,因而,需要设计新的3D产品加工工艺。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适用于3D产品的加工工艺,使其能够加工出具有较大深度的内凹面的产品,并满足产品表面光亮度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产品加工工艺,能够加工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内凹面的产品,并满足产品表面光亮度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产品加工工艺,所述3D产品上设置有预设深度的内凹面,所述3D产品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多个原材,其中,第一原材的厚度大于所述3D产品的底部厚度,多个所述原材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大于所述3D产品的总厚度;
2)除所述第一原材外,其它所述原材的中心部分通过CNC掏空;
3)将所述原材通过熔接技术叠加组合在一起,此时,所述第一原材位于底部,其它所述原材的掏空部分构成待加工的所述内凹面,并且,此时保证单边的参差量在预设范围内;
4)将熔接后的所述原材的外形尺寸切割成具有规则形状的半成品;
5)通过辅助加工底座对所述半成品的底部进行真空吸附定位,所述半成品的所述内凹面朝上;
6)通过CNC对所述内凹面进行修整和抛光;
7)加工所述半成品的外形成型。
优选地,在上述3D产品加工工艺的步骤7)中,采用探针以所述内凹面的轮廓边缘进行分中定位以确认CNC加工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3D产品加工工艺的步骤5)中,所述辅助加工底座包括:
位于所述辅助加工底座顶面的产品吸附通气槽;
位于所述辅助加工底座周边的边位排泄槽,所述边位排泄槽的尺寸依据所述3D产品的最外形尺寸往内缩0.2mm至1.3mm设置而成;
与所述探针对应的定位分中位,所述定位分中位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辅助加工底座的周边。
优选地,在上述3D产品加工工艺的步骤5)中,真空吸附时,所述辅助加工底座和所述半成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在上述3D产品加工工艺的步骤6)中,具体加工工序包括粗修、中修、精修、倒角、磨皮粗抛、磨皮中抛、磨皮精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6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