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5311.9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楠;符气梓;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剩余污泥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 发酵 剩余活性污泥 污泥样品 厌氧发酵 有机物 产氢 溶出 城市污水处理厂 预处理 混合预处理 产氢种泥 发酵原料 反应条件 环境治理 浓缩处理 生产氢气 污泥破解 污泥厌氧 厌氧环境 再次利用 自然沉降 氢气 产氢量 二沉池 上清液 基质 污泥 去除 接种 废弃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氢气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1)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为发酵原料,经自然沉降去除上清液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污泥样品;(2)将所述污泥样品与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混合预处理,然后接种一定体积的产氢种泥,在厌氧环境下发酵,产生氢气。剩余污泥经过PMS预处理后,加快了污泥中有机物的溶出,污泥破解后溶出的有机物为发酵产氢提供了丰富的基质,从而提高了产氢量,缩短污泥厌氧发酵的时间,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再次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在环境治理、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氢气的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和规模的的增加,剩余污泥大量产生。然而,由于污泥处理成本高,技术挑战性强,在污泥处理中,只有35%的污泥能被合理安全处置。污泥中含有大量恶臭物质、重金属、病原体等有毒物质,若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据推测,到2020年,我国的污泥产量将突破6000万吨。因此,如何对污泥进行合理地处理处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厌氧消化是实现剩余污泥生产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剩余污泥里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体,微生物体细胞壁破裂后会释放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一种理想的产氢原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过程中只产生水而不产生其它污染物,可实现真正的“零”排放。利用剩余污泥产氢,不仅合理利用了废弃物,减少了由于大量剩余污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而且同时产生了清洁能源,降低了制氢成本并保护了环境,是目前解决有机废物污染环境、资源化制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阶段。为了提高污泥厌氧发酵过程的氢气产量,在现有的污泥产氢技术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种特殊菌种,例如通过投加培养的纯种产氢菌种或富集产氢菌来提高产氢;或者通过预处理(如加热、超声、臭氧、和酸碱处理)等手段破解污泥释放有机质从而提高产氢量。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能源消耗大、二次污染严重、过程控制复杂等问题,使污泥厌氧发酵受到抑制,因此环保、安全、简单、有效的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方法是污泥处理的研究热点。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其化学式为2KHSO5·KHSO4·K2SO4,主要有效成分为KHSO5。PMS是一种稳定、方便、具有广泛用途的优良的酸性氧化剂,常作为水处理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PMS本身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并且可以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电位(2.5-3.1eV),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使微生物体内有机质释放,达到杀灭水中微生物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将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引入厌氧污泥消化系统,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氢气的方法,投加PMS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氢的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利用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作为预处理手段强化污泥厌氧发酵提高氢气产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为发酵原料,经自然沉降去除上清液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污泥样品;
(2)将所述污泥样品与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混合预处理,接种一定体积的产氢种泥,在厌氧环境下发酵,产生氢气。
所述的步骤(1)中,污泥为城市污水厂二沉池剩余污泥,静沉温度为4℃,沉淀时间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53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