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CrBC高硬度耐磨合金的铸造与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9942.6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罗丰华;卢静;王冠;温家飞;严淑群;李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32 | 分类号: | C22C38/32;C22C38/26;C22C38/24;C22C38/04;C22C38/02;C22C33/06;C21D6/00;C21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铸造 耐磨合金 高硬度 冲击韧性 淬火冷却 感应熔炼 合金硬度 合金元素 回火处理 加热保温 含量比 熔炼 放入 碱水 抗弯 铸件 制备 浇铸 盐水 | ||
一种Fe‑Cr‑B‑C高硬度耐磨合金的铸造与热处理方法,合金元素含量为Cr:9.0~13.0,B:2.6~2.9,C:0.7~0.9,Nb:0.4~0.8,V:0.4~0.8,Mn小于0.3,余量为Fe,C、B的总含量:3.3~3.6;C/Cr含量比:0.06~0.08;Nb、V的总含量:0.5~1.0。按元素含量配好原料,采用感应熔炼和铸造,熔炼温度1450~1500℃,浇铸温度1250~1300℃;将铸件加热保温后放入5~15%的盐水或碱水淬火冷却,回火处理。本发明制备的Fe‑Cr‑B‑C合金硬度为64~67HRC,冲击韧性7.8~10.2J/cm2,抗弯强度760MPa~123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硬度耐磨铸铁领域,涉及一种含超细硬质相和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基体相的耐磨耐蚀铸铁的合金及其构件制备方法,可广泛用于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中机械耐磨件制造。
技术背景
Fe-Cr-B-C耐磨铸造合金是以Fe2B或M2B硬质相为硬质相,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高硬度、高耐蚀性,熔炼-铸造工艺性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文献1:(10)授权公告号CN 105695884 B,制备的耐磨合金硬度为 HRC66~70,冲击韧性4~9J/cm2。该方法在制备大尺寸规格(厚度大于30mm) 和形状复杂铸件时,会出现热应力裂纹,并且有硬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大型雷蒙磨床、矿石破碎机、渣浆泵等设备中使用的磨球、衬板、锤头、齿板、过流件、叶轮等耐磨件,体积庞大,形状复杂,因此专利文献1所采用的工艺方法限制了该合金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磨性、高耐蚀性Fe-Cr-B-C合金铸造及其热处理方法,该合金以Fe2B或M2B硬质相为硬质相,基体为多元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等非平衡相,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高硬度、高耐蚀性,熔炼、铸造与热处理工艺性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选用的高耐磨性、高耐蚀性Fe-Cr-B-C合金,含Fe、Cr、B、C、Nb、 V等元素的多元共晶合金,各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Cr:9.0~13.0,B:2.6~2.9, C:0.7~0.9,Nb:0.4~0.8,V:0.4~0.8,Mn的含量小于0.3,Si的含量小于0.07, S、P:≤0.01,余量为Fe。其中C、B总和:3.3~3.6;C/Cr含量比:0.06~0.08; Nb、V的总和为0.5~1.0。
首先将铬铁、金属铬、硼铁、铌铁、钒铁和纯铁熔化,熔化温度高于1450~ 1500℃,使得纯铁和金属铬充分熔化;然后降低电炉功率,将熔体温度降至 1300~1350℃后,用配料总量0.1~0.15%的纯铝脱氧;继续保温约5~10分钟,待熔体温度为1250~1300℃时,迅速浇铸合金。
由于合金主要成分为Fe-Cr-B-C共晶,熔体的流动性很很好,因此可通过各种方法铸造成型,如通过普通砂型模铸造、熔模铸造或消失模铸造。
然后将铸件放入到箱式炉加热,加热温度为950~1050℃,保温时间为1~ 4h。加热升温速度不超过10℃/min。
保温结束后,快速将铸件入5~15%的盐水或碱水淬火冷却。冷却过程中应不断搅拌,淬火冷却时间≥30min。
为了避免发生热应力开裂,铸造完后开模温度要低于200℃,自然冷却。
淬火冷却完成后,在200~250℃回火处理2~4h,自然冷却。
经过上述淬火后,制备的Fe-Cr-B-C合金的硬度为64~67HRC,冲击韧性 7.8~10.2J/cm2,抗弯强度760MPa~123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9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塑性过共析弹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碳合金钢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