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7877.3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琴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生态系统 河道水体 水体 原位处理 构建 清淤 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设施 地表水环境 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菌群 微生物系统 底部曝气 底质改良 曝气系统 水体自净 无人值守 质量改善 自然曝气 布设 底泥 控源 水草 能耗 调试 治理 自动化 消耗 净化 防治 投资 管理 建设 | ||
1.一种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布设曝气系统和仿水草填料:
在所治理河道底部布设曝气系统的曝气管;
并在所治理河道底部布设仿水草填料;
步骤2,调试培养微生物系统:
对所述步骤1布设好的曝气系统的曝气管和仿水草填料进行调试运行,通过所述步骤1布设的曝气管进行微孔曝气控制水体中DO为0.5~2mg/L,使仿水草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微生物形成生化反应的微生物系统;
步骤3,继续运行微生物系统至所治理河道水体达到V类水体:
待所述步骤2的微生物系统培养成熟后,继续运行1~3个月,直至所治理河道的水体COD降解至40mg/L以下,NH3-N降解至2mg/L以下,DO达到2mg/L以上,水体整体环境质量达到V类水体标准;
步骤4,构建水生态系统:
在步骤3处理后所治理河道的水体达到V类水体后,在所述河道构建健康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所述水生态系统包括:沉水植被系统、挺水浮叶植被系统和水生动物系统;
步骤5,继续运行水生态系统至所治理河道水体达到IV类水体:
在所述步骤4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完成后,继续运行3~5个月,通过自然曝气丰富微生物菌群,发挥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使水体逐渐恢复健康、稳定、平衡的河道水生态系统,COD降解至30mg/L以下,NH3-N降解至1.5mg/L以下,DO达到3mg/L以上,水体最终达到IV类水体标准,即完成该原位处理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管的布设方式为顺着所述河道河流方向铺设曝气管,相邻曝气管的间隔为2~5m;或者,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管的布设方式为横着所述河道河流方向铺设曝气管,相邻曝气管的间隔为5~10m;所述曝气系统的鼓风机与各曝气管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工业用电和太阳能结合供电;
所述步骤1中,所述仿水草填料在所述河道底部横向间隔0.5~1m布设,仿水草填料间距为0.5~1m,高度为0.5~1m;
所述仿水草填料的比表面积为6000m2/m3,各仿水草填料底端固定,能随水流漂浮于水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所述步骤1布设的曝气管进行微孔曝气采用间歇式曝气,在水体中反复形成好氧、缺氧、厌氧利于培养多种类多功能微生物种群的环境;
调试运行时间为10~15d。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构建的水生态系统中,所述沉水植被系统包括在所述河道中设置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龙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挺水浮叶植被系统包括在所述河道中种植荷花、茭白、水烛、香蒲、伞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水生动物系统包括在所述河道中养殖乌鳢鳜鱼、鲢鱼、鳙鱼、萝卜螺、环棱螺、河蚌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琴,未经杨海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78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