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7408.1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6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陶再山;李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3/03;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烷偶联剂 尾气吸收室 多硫化物 负压状态 含硫气体 生产装置 反应室 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级喷淋装置 化工生产设备 废液储存室 碱液吸收 副产物 加料室 液封板 溢流孔 真空泵 碱液 液幕 逸出 吸收 伤害 | ||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生产装置,包括加料室、反应室、尾气吸收室和废液储存室;利用真空泵使得反应室处于负压状态,使得反应在负压状态下进行,减少副产物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尾气吸收室的二级喷淋装置,使得含硫气体可充分被碱液吸收,部分未被吸收的含硫气体,通过液封板上的溢流孔中的液幕逸出,充分与碱液接触,从而被吸收,避免了对人体的伤害和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是生产绿色环保轮胎的一种重要助剂,广泛应用于硫磺硫化橡胶体系的制品中,通过对无机填料或纤维与橡胶基质的偶联,从而达到对制品性能的改善。应用在轮胎里,特别是改进了轮胎的耐摩擦性、转动阻力和耐湿滑性能。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商品一般都有一股类似硫化氢臭鸡蛋气味的臭味,这是由产品中的具有臭味的含硫杂质引起,如杂质硫化氢、巯基硅烷等。
现有技术中,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一般采用常压生产设备,副产物较多,且反应过程中的硫化氢废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生产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生产装置,包括加料室、反应室、尾气吸收室和废液储存室;
所述加料室设置与反应室正上方,通过加料管道与反应室相连,所述加料管道上设置气密性阀门;
所述反应室底部设置加热装置,内部设置搅拌装置和压力监测装置,所述反应室侧壁中上部设置尾气出口,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桨设置于靠近加热装置处,所述压力监测装置设置在尾气出口附近;
所述尾气吸收室侧壁设置尾气入口,内部设置上喷淋管、下喷淋管、液封板和pH检测装置,顶部设置气体出口和碱液入口,底部设置废液出口;所述尾气入口通过尾气管道与反应室的尾气出口相连,所述尾气管道上设置真空泵;所述上喷淋管水平设置在尾气入口上方,均匀分布在尾气吸收室内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喷淋管的喷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下喷淋管水平设置在尾气入口下方,均匀分布在尾气吸收室内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喷淋管的喷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液封板水平设置在上喷淋管的上方,形状与尾气吸收室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相同,所述液封板上设置溢流孔;所述pH检测装置设置在尾气吸收室内最底部;所述尾气吸收室底部连接碱液循环管道,所述碱液循环管道设置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接入上喷淋管,所述第二管道接入下喷淋管;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设置增压泵;
所述废液出口通过废液管道与设置于尾气吸收室正下方的废液储存室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喷淋管与下喷淋管垂直设置。便于喷出的碱液全方位与废气接触,减少喷出碱液的空白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喷淋管与下喷淋管平行设置,所述上喷淋管、下喷淋管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不重合。便于喷出的碱液全方位与废气接触,减少喷出碱液的空白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出口上设置硫化氢气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排出气体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可将废气通过管道重新接接入气管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应室底部设置出料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碱液入口设置流量调节阀。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液封板上液面高度,避免液面过高,使得不溶性气体难以溢出,造成尾气吸收室内压力过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7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