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协同开发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1630.0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5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沈同平;黄方亮;王元茂;高洁;张璐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5/02 | 分类号: | G06N5/02;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协同 开发 过程 隐性 知识 显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药协同开发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中药协同企业隐性知识库:用于对协同企业中不同主体的隐性知识进行识别和标引,并按照数据库文件XML格式进行存储;获取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隐性知识过程:通过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算法,对隐性知识相关的样本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调整神经网络的联结权值,完成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本发明将参与中药协同开发的各个主体之间的隐性知识进行提取和转化,完成隐性知识的重用和创新,促进协同主体间知识的快速流动和共享,实现协同主体知识库资源不断增值和更新,提高中药产品协同开发工作的效率以及产品研发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开发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中药协同开发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严格;作为全球产业链上的任何单个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剧烈的变化;因此,一种新的协同产品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协同产品开发模式整合和利用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可以有效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协同产品开发模式对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各种知识提取、知识创新以及以往设计知识与经验的重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企业存在研发能力不足、科技转化水平较低和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可以构建中药产品协同开发模式,将中药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进行整合,实现知识流动和技术共享,形成为实现中药产品创新而构建的跨部门、跨机构的整合创新模式。
中药产品协同创新,涉及多个不同的主体,各个主体之间知识结构不同,同时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需要构建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库,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操作,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知识的流动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协同开发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解决了原有中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研发能力不足、研发时间长,开发成本高,以及无法与其他研发单位实现知识交流和技术共享的问题,进而降低了中药产品开发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药协同开发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中药协同企业隐性知识库:用于对协同企业中不同主体的隐性知识进行识别和标引,并按照数据库文件XML格式进行存储;
S2、获取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隐性知识过程:通过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算法,对隐性知识相关的样本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调整神经网络的联结权值,完成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协同企业隐性知识库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W1、隐性知识识别:隐性知识根据维度来划分;
W2、隐性知识库构建:采用以适合于自然语言知识表示的语义网络为基础,设计新型的半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为XML结点设计ID及PID两种属性,使标记集在不改变原自然语言文字的情况下以树状的语义关系表示来;其次,利用XML可扩充特性,并利用半结构化的XML树结构表示知识语句中的语义关系树结构;最后,基于XML标准设计语义关系标记集,通过手工标记消除文档中的语义歧义,标记过程即是知识库构造的过程;
协同企业隐性知识构建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操作,根据待解决的问题选择并确定神经网络的模型和结构,再选择相应的学习算法,对待求解问题的相关文本进行学习;通过对神经网络的联接阈值的不断调整,完成知识的自动获取,知识库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知识不正确、知识不完整以及知识间不一致的现象,需对知识进行求精操作,用已知例证检测初始知识库,进行修改、删除和更新;
W3、隐性知识显性化操作包括转化和专家例证两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1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