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开关非隔离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3729.6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8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代云中;潘力;杨杰;张荣飞;李红伟;钟伟;李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开关管 二极管 电感 并网逆变器 非隔离型 共模漏电流 并网电流 负半周期 高可靠性 工作模式 接地电容 开关损耗 体二极管 续流回路 半周期 高效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开关非隔离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其包括功率开关管S1、功率开关管S2、功率开关管S3、功率开关管S4、功率开关管S5、功率开关管S6、电感L1、电感L2、电感Lg、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接地电容Cpv。本发明的功率开关管处于半周期工作模式,降低了开关损耗,且续流回路并网电流不通过性能较差的体二极管,有效消除了DFGI正、负半周期存在的共模漏电流,故本发明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网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开关非隔离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Non-isolated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Inverter,NPGCI)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NPGCI没有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电气隔离,光伏电池板与电网间存在回路,当共模电压变化时,会产生较大的共模漏电流。德国VDE-0126-1-1标准规定,漏电流幅值高于300mA时并网逆变器必须在0.3s内从电网中切除。双Buck半桥并网逆变器(Dual-buck Half-bridge Grid-connected Inverter,DHGI)具有无传统桥式逆变器桥臂直通问题、开关管无需设置死区的优点,但DHGI输入直流电压利用率只有传统全桥逆变器的一半。双Buck全桥并网逆变器(Dual-Buck Full-bridgeGrid-connected Inverter,DFGI)在同桥臂的两开关管间引入了滤波电感,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因此,同桥臂功率管无需设置死区时间;采用半周期调制方式减小了功率管的开关损耗及导通损耗;且续流回路不经过体二极管,可提高逆变器的可靠性,但DFGI共模电压不稳定,若将其用于光伏并网系统,会引发较大的共模漏电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六开关非隔离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解决了现有双Buck并网逆变器共模漏电流超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六开关非隔离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其包括功率开关管S5,功率开关管S5的集电极与电源udc的正极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1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感L1的一端和功率开关管S3的集电极;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感Lg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1的发射极;电感Lg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电感L2的一端并接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2的发射极;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功率开关管S4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3的发射极和功率开关管S6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源udc的负极和接地电容Cpv。
进一步地,电源udc为光伏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3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电源倍频电路
- 下一篇:基于机械振动的压电换能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