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4847.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宏;刘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柱 梁腋 钢筋混凝土梁 装配式混凝土 框架节点 混凝土 叠合面 底胶 胶粘剂生产 装配式框架 工艺条件 横向设置 均匀涂抹 抗震能力 棱角处理 竖向设置 纤维复合 滚筒刷 材片 粘贴 配制 修复 评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包括由竖向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横向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钢筋混凝土梁组成的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步骤如下: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修复,并在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形成的梁腋处分别设置后浇梁腋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以及棱角处理;按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采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抹于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的表面;在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上分别粘贴纤维复合材片体。该加固方法有利于提高震损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结构(Precast Concrete,简称PC)由于其质量以及施工方便,受到众多建筑师的青睐。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将装配式进行推广,并且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当中,尤其是预制空心楼板应用于居民住宅中。然而我国在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之后,通过对灾后建筑损坏的实际调查表明,大量的使用空心楼板的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物受损严重,尤其是在节点范围内,节点的连接可靠性差造成抗震性能差,往往很难满足反复荷载的要求。而我国需要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大约在80%以上,正是因为此次地震使得民众对装配式建筑产生一定观念的误解,造成应用以及观念的问题,最终导致市场的地位不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一些抗震地区使用受到限制。因为PC结构节点的连接可靠性较差,难以满足反复荷载受力要求,节点核心区与预制柱叠合面为薄弱点,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沿叠合面的水平裂缝;其应用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比较保守。近年来,通过优化节点的连接构造和整体形式,PC结构的抗震性能令人满意。
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在地震中也出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破坏的情况,各次大地震的震害调查发现:在整体倒塌的建筑物中,预制梁、柱构件破坏较轻,而主要的倒塌原因是框架结构内各个构件间的连接破坏。预制构件的节点是装配式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装配式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及结构整体抗震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从灾区的震害调查结果来看,除了一部分地区的房屋坍塌或破坏严重外,还有一部分受灾地区的房屋仍以轻度或中度损伤居多,属“可修”范畴。目前国内外对于节点加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震损现浇框架节点的修复与加固上,而对于震损装配式框架节点研究相对较少。为保证房屋使用者的安全与经济目标,减少地震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震损装配式框架节点的修复与加固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增大了震损框架节点的抗弯、抗剪、耗能、延性能力,提高震损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包括由竖向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横向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钢筋混凝土梁组成的并在地震中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并受到损伤需加固才能继续服役的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步骤如下:
(1)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
(2)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修复,并在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形成的梁腋处分别设置后浇梁腋混凝土;
(3)对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以及棱角处理;
(4)表面处理后,按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采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抹于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的表面;
(5)在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上分别粘贴纤维复合材片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通过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4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