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4847.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宏;刘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柱 梁腋 钢筋混凝土梁 装配式混凝土 框架节点 混凝土 叠合面 底胶 胶粘剂生产 装配式框架 工艺条件 横向设置 均匀涂抹 抗震能力 棱角处理 竖向设置 纤维复合 滚筒刷 材片 粘贴 配制 修复 评估 | ||
1.一种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包括由竖向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横向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钢筋混凝土梁组成的并在地震中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并受到损伤需加固才能继续服役的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
(2)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修复,并在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形成的梁腋处分别设置后浇梁腋混凝土;
(3)对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以及棱角处理;
(4)表面处理后,按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采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抹于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的表面;
(5)在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及后浇梁腋混凝土上分别粘贴纤维复合材片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过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一步,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梁端及核心区已破碎的混凝土用锤子与凿子进行清除,并用清水清洗凿除混凝土的结构新面,并对结构存在的裂缝进行灌环氧树脂胶处理;第二步,将梁腋与梁柱端的交界面原混凝土用凿子进行凿毛处理,凿至露出骨料,并用清水清洗界面及涂刷界面胶;第三步:在凿除混凝土与梁腋的位置支模板,对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修复及浇筑后浇梁腋混凝土,并按规范要求养护后浇梁腋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梁腋混凝土的搅拌强度大于C20,且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后浇梁腋混凝土为细石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清除表面的混凝土缺陷,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修复平整;其中对较大的孔洞、凹陷、露筋部位,在清理干净后,采用粘结能力强的修复材料进行修补,被粘贴的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底胶表面指触干燥时,立即进行找平处理,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修补胶填补平整,不应有棱角;所述步骤(5)中,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的纤维复合材片体设计值选取合适的纤维复合材种类,并根据具体所选择的纤维复合材种类选取合适的胶粘剂,同时裁剪纤维复合材片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并将纤维复合材片体粘贴于所要粘贴的部位,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纤维复合材片体,且滚压时不得损伤纤维复合材片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考虑柱叠合面开裂的基于FRP-梁腋的震损PC框架节点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粘贴多层纤维复合材片体,并在纤维复合材片体的纤维表面浸渍树脂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在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片体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48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