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3709.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9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然;张勇;徐永兵;冯澍畅;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92 | 分类号: | B32B15/092;B32B15/14;B32B17/02;B32B17/06;B32B27/04;B32B27/18;B32B27/38;B32B33/00;B32B9/00;B32B9/04;C08L63/00;C08J5/24;C08G59/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铜箔 半固化片 化学气相沉积 石墨烯基 制备 机械性能 覆铜板半固化片 电学 半固化 覆铜板 沉积 热学 热压 | ||
本发明公开了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3;半固化片1、铜箔之间设有一层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或半固化片的两面皆为一层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石墨烯的外面为铜箔。在半固化片两面沉积石墨烯。然后在通过热压方法将铜箔附于半固化片中。通过此方法制备的PCB覆铜板,由于半固化片与铜箔之间存在石墨烯,因此使覆铜板的热学、电学和机械性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PCB覆铜板及制备方法,尤其是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属于PCB覆铜板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高频化是发展趋势,尤其随着无线网络、卫星通讯的日益发展,信息产品在不断走向高速与高频化。发展新一代产品都需要高频PCB板,尤其卫星系统、移动电话接收基站等通信产品必须应用高频电路板,随着这些应用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发展,会对高频PCB板有大量需求。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六角堆积组面的二维平面结构。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热学、电学、机械等性能,最近几年热受关注。PCB覆铜板的半固化片需要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铜箔又需要优异的电学性能。因此,我们致力于通过引入石墨烯来提高PCB覆铜板的热学、电学和机械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现在普通PCB覆铜板的性能(同时具有高散热和高导电能力),为5G通讯时代高频覆铜板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及制备方法;使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同时具有高散热和高导电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3;半固化片1、铜箔之间设有一层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2;
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半固化片的两面皆为一层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的外面为铜箔;
将覆铜板半固化片放置于化学气相沉积腔体中,在半固化片两面沉积石墨烯;然后在通过热压方法将铜箔粘附于半固化片的一面或双面。
通过此结构和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基PCB覆铜板,能大大提高PCB覆铜板的电学、热学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技术方案为:在普通(如FR-4)覆铜板半固片的基础上加工制备,一种新型石墨烯基PCB覆铜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00份的环氧树脂,0.5-0.9份的固化剂双氰胺,0.1-0.6份的促进剂二甲基咪唑,2-3份的溶剂二甲基酰胺置于容器中,以100-200转每分钟的速率搅拌3-5分钟得到溶液A。
S2:将裁剪好的玻璃纤维布放于溶液A中,浸渍3-5分钟,取出,放置于烘箱中,以185-210℃温度烘1-2小时后,取出降温,得到半固化片。
S3:将(两片)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半固化片放置于于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腔体中,进行石墨烯生长,在一面或二面均生长石墨烯。
S4:将生长石墨烯的(两片)半固化片的面朝外,没有生长石墨烯的面相对,然后根据所要覆铜板厚度,中间再加入1-5片步骤S2中得到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半固化片(无生长石墨烯)。
S5:将步骤S4中结构的上下两面再放上铜箔,放到热压炉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为,真空度抽到大于1×10-3mbar后,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为先用30-50分钟快速升到150℃,然后用50-80分钟时间升温到200-220℃。保温时间为60-120分钟。加压的过程分为两步,升温过程施加压力为4-5MPa,保温过程施加压力为4.5-5.5MPa。
S6:步骤S5过程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然后卸压,卸压速度应小于0.1M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3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