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纤维导电布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9737.5 | 申请日: | 201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盛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盛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06;B32B27/36;D01F1/09;D01F6/92;D01F1/07;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布 新型纤维 阻燃性能 制备 有机磷系阻燃剂 复合抗静电剂 抗静电性能 阻燃协效剂 丙酰胺 稳定剂 电阻 平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纤维导电布及制备方法,所述新型纤维导电布的重量组分为:有机磷系阻燃剂15‑18份;复合抗静电剂1‑2份;阻燃协效剂3‑5份;己丙酰胺80‑95份;稳定剂0.05‑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同时提高了导电布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两者性能达到相应的平衡,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等级,同时电阻达到0.013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纤维导电布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电胶带其功能为消除电磁(EMI)干扰,隔离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不需要电压与电流而影响功能。另外,对于接地后之静电泄放有良好的效果。并且现有的导电胶带普遍采用铝箔作为基材,其成本较高。
由于目前市场上一些纤维易产生静电,因此对纤维的抗静电改性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开发的PP纤维抗静电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在纤维中加人具有导电性的碳黑、金属粉末、导电性碳纳米管、氧化锌(ZnO)晶须等制成导电纤维,再与普通纤维混纺,借助电晕放电实现纤维的抗静电;二是利用表面接枝共聚、共混或复合纺丝的方法,在纤维表面或内部引人亲水基团或在纤维中混人具有电荷传导功能的静电剂,借助纤维表面吸湿性增加或在纤维内部形成泄电通路,降低静电压而实现纤维的抗静电。前者存在纤维制品色相差,纺丝加工困难等问题,后者存在抗静电效果耐久性差且抗静电效果强烈的依赖于环境的相对湿度等问题。
并且在电子行业内导电布的应用已十分广泛,由于电子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导电布具有比UL94V-0(UL 94标准是美国保险商实验所制定的关于材料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更高阻燃要求的新型屏蔽软体包覆材料。传统的阻燃导电布一般采用刮层或浸渍阻燃剂处理的方法,其阻燃效果不明显,而且燃烧产物有毒有害,还会导致竞争成本居高不下;而后又产生了以多溴联苯等为主要阻燃剂的阻燃胶膜,复合导电布后,导电效果较好,但其燃烧产物可能会合成有毒致癌物质,而且燃烧烟雾较大。随着全球阻燃剂非卤化、抑烟化和低有害化进展的加快,曾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环保卤系阻燃剂,包括阻燃性能优异的溴系,由于其燃烧时还是存在二次危害,尤其产生的致癌物质的巨大毒害,引起全世界人们的高度注视。与此同时,各类无毒(低毒)、抑烟的阻燃剂的消费比例逐年上升,符合欧盟EN14582环保要求,且阻燃效果比UL94V-0要求更高的无卤阻燃导电布产品成了行业内共同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纤维导电布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纤维导电布,包括纤维层、电镀层和保护层,纤维层表面依次覆盖电镀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由聚酯纤维和复合纤维混合纺丝制备,所述复合纤维包括聚酯纤维、磷系阻燃剂、复合抗静电剂、阻燃协效剂和稳定剂。
优选地,所述聚酯纤维、磷系阻燃剂、复合抗静电剂、阻燃协效剂和稳定剂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聚酯纤维80-95%、磷系阻燃剂15-18%、复合抗静电剂1-2%、阻燃协效剂3-5%和稳定剂0.05-10%。
优选地,所述复合抗静电剂由聚乙二醇、氧化锌和马来酸酐制备;所述聚乙二醇、氧化锌和马来酸酐混合比例为1~1.5:2~7:1~3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选自受阻胺稳定剂和次磷酸盐稳定剂其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选自亚磷酸酯、有机磷盐和聚合物磷酸酯其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聚酯纤维、磷系阻燃剂、复合抗静电剂、阻燃协效剂和稳定剂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聚酯纤维90%、磷系阻燃剂16%、复合抗静电剂2%、阻燃协效剂3%和稳定剂5%。
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为亚磷酸酯、有机磷盐和聚合物磷酸酯。
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氧化锌和马来酸酐混合比例为1:5:1.5。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受阻胺稳定剂和次磷酸盐稳定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盛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盛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9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防腐防水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多层防火内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