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瘟脾淋弱毒疫苗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9145.3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9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幼英;池宗棋;刘小龙;陈建;范江钢;瞿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派生特(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2 | 分类号: | A61K39/1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猪瘟 脾淋弱毒 疫苗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瘟脾淋弱毒疫苗的生产方法,属于疫苗制备技术领域。猪瘟脾淋弱毒疫苗的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实时测温仪,对家兔颈部进行实时测温,并将数据无线传输到终端,经过系统大数据分析,自动判定筛选合格兔,大大提高了测温的精确性和动物福利,并且通过运用脾淋苗智能监测系统所生产出的疫苗效价稳定性更高,提升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疫苗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瘟脾淋弱毒疫苗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传染病并伴有高接触和高致死性的特点。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全国每年有大量的猪因猪瘟死亡和淘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该毒株系猪瘟石门系强毒株在兔子体内传代400多带而筛选出来,用该毒株生产出的疫苗有猪瘟兔化脾淋组织疫苗、细胞培养苗、乳兔组织苗和牛蹄反应组织苗等。其中兔脾淋组织疫苗最好的保持了C株的遗传稳定性、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通过给猪只接种猪瘟脾淋弱毒疫苗每年可为国家减少数亿的经济损失。
猪瘟脾淋弱毒疫苗是目前对抗猪瘟病毒最有效的防御措施之一,在目前生产工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由于在原料兔的筛选和抗原收获前对兔子要进行数次的肛温测量,大大降低了动物福利。(2)在生产中所有测温环节均是采用人工测温,在测温的时间和读数上必然存在误差,导致定型热的错判,影响了疫苗的品质和抗原效价稳定性,使得疫苗抗原效价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瘟脾淋弱毒疫苗的生产方法,提高了猪瘟脾淋弱毒疫苗效价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动物福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猪瘟脾淋弱毒疫苗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实时体温检测仪安装在无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原料兔的颈部,将所述实时体温检测仪连接至抗原收获智能判定系统中,根据所述抗原收获智能判定系统中设置原料兔的筛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合格的原料兔;
所述原料兔的筛选参数包括以下内容:大兔编号1-10000、大兔温度设定范围:38.2~39.5℃;每隔10min观察一次,体温波动范围值为±0.5℃;符合设定参数范围的大兔为合格,超过或低于所设温度范围则为不合格;
(2)将猪瘟兔化弱毒株液接种于所述合格的原料兔中,得到接毒的原料兔;
(3)将所述脾淋苗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收集的所述接毒的原料兔的体温数据传输至抗原收获智能判定系统中,根据所述抗原收货智能判定系统中设定的接种后参数确定收获时间,处死原料兔,取免疫组织制备生产用毒种;
所述接种后参数设定:第一阶段潜伏期温度范围设定38.2~39.7℃,潜伏期时间段设定:接种时至接种后24h;第二阶段潜伏期时间设定:接种后第24h至48h,第二阶段潜伏期接种大兔体温最低值设定:超过第一阶段潜伏时最高温1℃以上,观察时间设定:每隔10min,连续温次次数设定:≥108次;第二阶段稽留期维持时间设定:18h~36h,降至常温波动值设定:38.2~42.0℃;符合设定参数范围的大兔为合格,超过或低于所设温度范围则为不合格;合格兔收苗时间设定:连续50个温次≤前一次温度;
(4)将实时体温检测仪安装在新一批的无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原料兔的颈部,将所述实时体温检测仪连接至抗原收获智能判定系统,根据所述抗原收获智能判定系统中设置生产兔的隔离观察参数筛选,得到合格的生产兔;
所述大兔隔离观察参数设定:大兔编号1~10000、隔离观察温度38.2~39.7℃,观察时间设定:每隔10min一次,体温波动范围值为±0.5℃;符合设定参数范围的大兔为合格,超过或低于所设温度范围则为不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派生特(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派生特(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9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