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8507.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7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浦岛朋浩;中村畅志;石井芳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壳体 | ||
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挤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筒状部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对置。第二侧壁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前侧肋,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后侧肋。前侧肋在第二方向上突出,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后侧肋在第二方向上突出,并且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前侧肋与后侧肋在第一方向上不互相面对。
现有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6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09220并且要求其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
背景技术
JP-A-2009-170289公开了一种固定到电线束的外周面的连接器壳体。为了将连接器壳体固定于电线束,将带共同缠绕在电线束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上。
在JP-A-2009-170289的连接器壳体中,在连接器壳体与电线束接触的侧壁的相反侧处的连接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肋。带沿着肋缠绕。该构造将抑制带的位移。
为了有助于带缠绕,可以将一对肋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与电线束接触的侧壁的相反侧的侧壁上,并且可以将带缠绕在一对肋之间。可以通过在面对预先形成的肋的位置处增加另一个肋而修改JP-A-2009-170289的连接器壳体。
然而,当使用模具组以树脂成型以上连接器壳体时,其成型过程趋向于复杂化。当使用模具组以成型连接器壳体时,将两个模具的分离方向设定在电线侧端子的长度方向上。然而,为了形成夹在两个肋之间的空间,需要使用在与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滑动的滑动型芯(slide core)。
因此,由于需要滑动型芯,所以连接器壳体的成型过程趋向于复杂化。
发明内容
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装接于筒状部件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带与该筒状部件缠绕在一起,并且其成型过程将简化。
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在具有筒状形状的连接器壳体中,该连接器壳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中的第一侧壁以及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周中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挤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筒状部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对置。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形成有前侧肋,并且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处形成有后侧肋。所述前侧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侧壁突出,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后侧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侧壁突出,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前侧肋与所述后侧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互相面对。
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在具有筒状形状的连接器壳体中,该连接器壳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中的第一侧壁以及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周中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挤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筒状部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对置。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肋。所述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侧壁突出,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肋仅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
根据下面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
图3是当从上方观看时的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示出该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挤压波纹管的状态。
图5(A)是图4所示的状态的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8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
- 下一篇:便携式多方位插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