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系列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5830.9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翟凤霞;胡玉荃;刘蔚霞;马素娟;李焱;郭淼;张娥;李玲玲;贺燕;周立;张维怡;郑雅萍;代文华;常瑛瑛;王庆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5/00;A61P29/00;A61K35/58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药 重量份 慢性盆腔痛 黄芪 镇痛 杜仲 巴戟天 败酱草 灌肠方 炙甘草 痛经 制备 月经 治疗 槐米 昆布 桃仁 乌药 无明显副作用 白头翁 白花蛇舌草 金银花 炒薏苡仁 疗效效果 身体特点 海藻 黄连 止痛 山慈菇 土鳖虫 无痛苦 延胡索 益母草 止痛方 内服 丹参 党参 白蔹 鳖甲 赤芍 丹皮 红藤 连翘 外用 羊泉 复发 女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系列药以及制备方法,系列药包括痛经止痛方、消瘕镇痛方和消瘕灌肠方;痛经止痛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桃仁、土鳖虫、益母草、延胡索、丹皮、白蔹、白花蛇舌草、杜仲、巴戟天、黄芪和炙甘草;消瘕镇痛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黄芪、乌药、丹参、鳖甲、杜仲、巴戟天、金银花、连翘、败酱草、炒薏苡仁、白头翁和炙甘草;消瘕灌肠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昆布、海藻、山慈菇、赤芍、红藤、蜀羊泉、败酱草、黄连和槐米。本发明的系列方药根据月经期间和月经后女性的身体特点,同时将内服和外用相结合,且疗效效果显著,不易复发,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治疗过程无痛苦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系列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同的慢性盆腔痛(CPP)的定义是非周期性盆腔痛,并持续6个月以上,产生功能障碍或需要去除或手术治疗。严格意义上讲,慢性盆腔痛是一组症候群,其病因复杂,患者多为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达15%,多数伴有器质性病变,亦可产生生理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其中盆腔炎性疾病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率达20.85%。在我国,盆腔炎性疾病在已婚妇女中属常见病、多发病。如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及时、正确地治疗,则容易发展成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而其中大约十分之一的患者都是以慢性盆腔痛为主要症状就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引起妇科慢性盆腔痛的最常见原因。
西医学有观点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存在盆腔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子宫旁组织增生、粘连,甚至形成炎性包块。而它之所以难于根治,是因为致病菌在增生和粘连的结缔组织内,药物难以深入其中而影响疗效,免疫力低下时病菌又重新活跃而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本病的关键应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使增生粘连的组织松解消散,这样药物才能达于病所而发挥作用,而这正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慢性盆腔痛虽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长期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骶酸痛、不耐劳累,同时患者多伴有焦虑、多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剧了社会和家庭的不稳定性,且病程越长者治疗效果越不佳。患病率和复发率的增高、治疗上的棘手,疗效不佳等诸多问题,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痛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成为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主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痛则不通”、“久病多虚多瘀”和“荣则不痛”“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同时结合女性的生理周期、盆腔结构特点,提供的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系列方药。这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系列方药是根据月经期间和月经后女性的身体特点,同时将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得到的这种系列方药。
本发明针对目前慢性盆腔痛治疗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系列方药,这种系列方药为三种,具体的分为在月经期间第1-5天期间内服的痛经止痛方、月经周期第6天开始内服的消瘕镇痛方和月经干净3天后灌肠用的消瘕灌肠方。该系列方药临床应用疗效效果显著,不易复发,实用性强,患者易于掌握,且治疗过程无痛苦,能够为众多慢性盆腔痛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系列药,包括痛经止痛方、消瘕镇痛方和消瘕灌肠方;
其中,所述痛经止痛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桃仁9~12份、土鳖虫6~10份、益母草25~30份、延胡索9~12份、丹皮9~12份、白蔹9~12份、白花蛇舌草25~30份、杜仲12~15份、巴戟天12~15份、黄芪12~18份和炙甘草3~6份;
所述消瘕镇痛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10~15份、黄芪18~25份、乌药9~12份、丹参15~20份、鳖甲10~15份、杜仲12~15份、巴戟天12~18份、金银花25~30份、连翘10~15份、败酱草40~50份、炒薏苡仁20~30份、白头翁15~20份和炙甘草6~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