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PN业务通道质量分段检测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2714.1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3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丁浩;欧阳才校;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46;H04L12/911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pn 业务 通道 质量 分段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PN业务通道质量分段检测的方法及系统,涉及通信设备业务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扩展LB检测的功能,利用LB逐跳通断检测的特性,再加入时戳,将LB、LM、DM测试结合起来,根据LBR报文中的各时戳计算出本次时延;根据本次时延T与上一次时延之差计算出时延抖动;根据发送的LBM报文数量和收到的LBR报文数量之差计算出丢包率;实现对业务通道上的每段链路进行精确定位故障的位置及质量检测,极大降低了工程运维的难度,提高了运维效率,同时兼容MPLS‑TP的标准,实现难度低,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业务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PN业务通道质量分段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通信运营商光纤、无线网络的深度覆盖、用户规模不断的扩展,对电信网的业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障网络质量并提升维护的管理水平,需要对通信网络进行网络质量分析。
当前的通信网络,由于光纤链路、网络设备、用户终端带负荷时处理能力等原因,在业务路径上往往出现时延、抖动指标过大、丢包严重甚至等现象。现有的多类型设备组网的情况下为了监测通信网络的时延、抖动、丢包率及错序等指标,慢慢发展出了基于IP的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Two Way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基于MPLS—TP(Transport Profile)的帧丢失测量LM(Loss Measurement)、时延测量DM(DelayMeasurement)等测量方法,可以实现业务质量监测。但是现有的网络结构复杂,业务经过网元数量众多,如果是公网,TWAMP功能可以实现逐站检测,但到了VPN中,中间设备采用TUNNEL透传方式,现有的测量方法只能测量端到端业务,无法确认故障的具体位置。
采用基于环回检测LB(Loopback)的VPN业务通道检测的方法,可以对业务通道上的每段链路进行精确故障定位,但是,为完成VPN业务通道质量检测,现有技术需同时采用LB进行VPN通道的逐跳通断测量、采用LM检测端到端的丢包率以及采用DM检测端到端的时延,测量一条业务需要配置分别支持三种检测的硬件资源,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无法分段测量出通道质量;同时,由于测量的各个指标方法独立,进行多次测量才能完成所有指标测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测量,上层软件控制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PN业务通道质量分段检测的方法及系统,实现对业务通道上的每段链路进行精确定位故障的位置及质量检测。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PN业务通道质量分段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创建测试任务,根据配置的环回LB测试参数在源站点生成环回消息LBM报文,在源站点的LBM报文的中加入发送时戳Tms,向宿站点/中间站点发送LBM报文,记录发送的LBM报文数量;
S2、记录宿站点/中间站点的收到LBM报文的时间作为接收时戳Tmr,在收到的LBM报文中加入接收时戳Tmr;根据收到LBM报文生成环回应答LBR报文,同时将LBM报文中的发送时戳Tms和接收时戳Tmr复制到LBR报文中;再在LBR报文中加入环回发送时戳Trs,向源站点发送LBR报文;
S3、记录源站点收到的LBR报文的时间作为环回接收时戳Trr,在LBR报文中加入环回接收时戳Trr;记录收到的LBR报文数量;
S4、根据LBR报文中的各时戳计算出本次时延T=Trr-Tms-(Trs-Tmr);根据本次时延T与上一次时延之差计算出时延抖动;根据发送的LBM报文数量和收到的LBR报文数量之差计算出丢包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4还包括:
将本次时延T分别和最大时延Tmax、最小时延Tmin比较;
如果TTmax,则设置Tmax的值为T,如果TminT,则设置Tmin的值为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2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