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釉钧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8216.X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禹州市土魂钧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4B33/13;C04B41/86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边鹏 |
地址: | 4525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钧瓷 胎体 釉料 红釉 方解石 滑石 拉丝效果 原料制备 红长石 黄长石 玫瑰红 铜矿石 氧化铜 氧化锡 氧化锌 重量份 红度 石英 制备 长石 烧制 衬托 配方 观赏 优化 艺术 | ||
一种红釉钧瓷,它包括胎体和釉料,所述胎体为灰胎,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0‑60、白长石14‑18、红长石6‑8、方解石8‑12、石英5‑9、铜矿石3‑5、滑石1.5‑2.5、氧化锡0.8‑1.2、氧化锌2.5‑3.5、氧化铜0.3‑0.5。本发明通过科学选用钧瓷胎体和釉料,对其配方和烧制工艺进行优化,使烧制成的钧瓷既具有鸡血红的红度,又具有拉丝效果,而且在选择的灰色胎体衬托下还可呈现玫瑰红效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钧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釉钧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钧瓷贵在窑变,釉色的美丽乳光和窑变现象是靠严格控制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的工艺控制,使釉产生液-液分相现象和分相液滴在宏观分布上的不同流纹结构而获得的。
陶瓷史上以红为贵,早在宋代,我国就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烧制出钧红釉瓷器,红釉种类很多,目前市场上广受欢迎的主要有鸡血红、玫瑰红、拉丝红三个种类,其中鸡血红釉如鸡血一般鲜红,其色艳丽夺目,玫瑰红釉釉色如玫瑰红色,色彩纯正,“红”浓而不妖,娇而不媚,拉丝红釉为在红色釉基础上呈现独特的拉丝,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由于红釉烧制历来就难得,目前还没有出现兼具上述三种红釉特点的钧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兼具鸡血红、玫瑰红、拉丝红三种釉色特点的红釉钧瓷。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釉钧瓷,它包括胎体和釉料,所述胎体为灰胎,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0-60、白长石14-18、红长石6-8、方解石8-12、石英5-9、铜矿石3-5、滑石1.5-2.5、氧化锡0.8-1.2、氧化锌2.5-3.5、氧化铜0.3-0.5。
优选的,所述黄长石、白长石和红长石选自汝州、方山和大连,汝州长石、方山长石和大连长石组成质量比为1:(0.9-1.1):(0.9-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黄长石选自汝州和大连,白长石和红长石选自方山。
所述灰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土35-45、皮砂石25-35、黑毛土18-22、碱石8-12、石英8-12 ;优选的,灰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土40、皮砂石30、黑毛土20、碱石10、石英10 。
优选的,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50、白长石16、红长石7、方解石10、石英7、铜矿石4、滑石2、氧化锡1、氧化锌3、氧化铜0.4。
如上所述的红釉钧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胎体成型,素烧;
(2)取釉料原料混合,球磨得到釉浆,然后在素烧后的胎体上施釉;
(3)烧成。
所述步骤(3)烧成方法具体为:
①烘干阶段:施釉后的胎体放入窑炉中,在氧化气氛下使温度在2-3h均匀升至350-450℃;
②升温阶段:在氧化气氛下使温度在2.5-3.5h均匀升至900-1000℃;
③强还原阶段:在强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1.5-2h均匀升至950-1050℃;
弱还原阶段I:在弱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1.5-2.5h均匀升至1050-1150℃;
⑤弱还原阶段II:在弱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2.5-3.5h均匀升至1150-1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禹州市土魂钧瓷有限公司,未经禹州市土魂钧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8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翡翠绿釉
- 下一篇:一种耐硫酸、盐酸露点腐蚀的搪瓷涂层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