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7387.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K9/28;A61P3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虫病 制备 板蓝根 马齿苋 野菊花 中药组合物 发明药剂 抗菌消炎 温肾健脾 细辛 八角莲 葫芦茶 鸡眼草 金钱草 苦楝皮 牛奶柴 重量份 解毒 丹参 柴胡 陈皮 贯众 配伍 杀虫 治疗 药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得:细辛15‑20份、野菊花14‑16份、苦楝皮10‑15份、狗蚁草8‑19份、金钱草13‑24份、小贯众9‑17份、马齿苋15‑19份、柴胡11‑16份、八角莲12‑17份、葫芦茶10‑16份、牛奶柴15‑26份、板蓝根15‑19份、陈皮11‑15份、丹参15‑20份、鸡眼草25‑30份。本发明药剂通过合理配伍,使得中药组合物具有杀虫解毒、消热散血、抗菌消炎、温肾健脾的功效,并且药材易得、成本低、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饕餮黄等。四川及浙江民间又称为懒黄病、粑黄病、桑叶黄等。钩虫病的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在中国的医学界有中医与西医之分,所以在用药方面也就有了中药与西药之别。中药多以生物为药,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西要均为化学合成的,包括,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这是本质的差别。西药是分子级、原子级甚至是量子级(射线疗法)物质,十分细微,比细胞小得多,容易进入细胞体内发挥作用,这就改变了细胞的组成、结构,因此也就是改变了细胞的性质、功能。因为只能够进不能够出,就造成了不可逆性的后遗症。而且西药产生的气(药性)成分单一,波形狭窄尖锐,在杀死病菌病的同时也同时杀死了好的细菌,长期吃西药的人,会打乱体内菌群破坏了人体内的平衡环境,时任免疫力逐渐下降,这副作用不小。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药符合自然规律,必将成为未来医药的主流,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爱。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15-20份、野菊花14-16份、苦楝皮10-15份、狗蚁草8-19份、金钱草13-24份、小贯众9-17份、马齿苋15-19份、柴胡11-16份、八角莲12-17份、葫芦茶10-16份、牛奶柴15-26份、板蓝根15-19份、陈皮11-15份、丹参15-20份、鸡眼草25-30份。
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17份、野菊花15份、苦楝皮13份、狗蚁草15份、金钱草19份、小贯众15份、马齿苋17份、柴胡14份、八角莲15份、葫芦茶13份、牛奶柴21份、板蓝根17份、陈皮13份、丹参17份、鸡眼草28份。
一种用于治疗钩虫病的药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上述原料药材进行粉碎筛析混合;
(2)将步骤(1)中筛制的混合物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过滤、将;
(3)将2-4份淀粉与步骤(2)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
(4)将步骤(3)中的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7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