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铰接式自卸车悬空冷却金属管减震固定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46977.1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敏;张杰山;谢凤群;张超;夏广田;王志行;乔奎普;秦红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董建林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管 冷却金属管 悬空 安装平面 固定支承 金属管 铰接式自卸车 减震 固定结构 冷却管道 安装脚 水泵 散热器 三通 固定问题 抗振性能 平衡问题 振动频率 支承固定 中部折弯 可调整 散热 联接 交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铰接式自卸车悬空冷却金属管减震固定结构,水泵上设置有三通金属管和安装脚,水泵通过安装脚固定于机架上;三通金属管一路通过第二胶管与散热器相联,另一路通过第一胶管与悬空冷却金属管的一端相联,悬空冷却金属管的另一端联接第三胶管,第三胶管固定在机架上,固定支承包括上安装平面、中部折弯、下安装平面;固定支承通过下安装平面固定于机架上,通过上安装平面支承固定悬空冷却金属管。通过设置金属管与胶管两两交错相联,解决冷却管道的散热、刚性与抗振性能平衡问题,同时设置固定支承,与悬空冷却管道两端胶管固定根源一致(振动频率相同),其位置纵横两个方向均可调整,解决固定问题,成本低且实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接式自卸车悬空冷却金属管减震固定结构,属于铰接式自卸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悬空冷却金属管于铰接式自卸车中得到大量应用,与其相关联的散热器和机架的固有频率存在较大差别,同时铰接式自卸车的通过性和灵活性使得车辆工作时悬空冷却金属的振动较大,如果解决不好其抗振与固定,则其可靠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铰接式自卸车悬空冷却金属管减震固定结构。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悬空冷却金属管减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悬空冷却金属管、第一胶管、第二胶管、水泵、机架、固定支承、固定于机架的第三胶管;
水泵上设置有三通金属管和安装脚,水泵通过安装脚固定于机架上;
水泵上三通金属管一路通过第二胶管与散热器相联,另一路通过第一胶管与悬空冷却金属管的一端相联,悬空冷却金属管的另一端联接第三胶管,第三胶管固定在机架上,
固定支承包括上安装平面、中部折弯、下安装平面;
固定支承通过下安装平面固定于机架上,通过上安装平面支承固定悬空冷却金属管。
这种金属管与胶管交替联接的方式,充分利用金属管的导热性、加工工艺性比胶管好、成本比胶管低的优点,同时利用胶管对金属管空间走向偏差的补偿及胶管柔软、实现金属管抗振的目的。
由于散热器的固有频率与机架的固有频率存在较大差别。上述联接中,所述悬空冷却金属管的一端联接第一胶管,另一端联接第三胶管,悬空冷却金属管通过固定支承固定在机架上,第三胶管直接固定在机架上,第一胶管依次通过三通金属管、水泵、安装脚间接与机架连接,使得悬空冷却金属管与两端胶管固定根源一致,从而保证振动频率相同。固定支承、水泵和固定于机架的第三胶管都固定于机架,故固定支承、水泵、固定于机架的第三胶管和机架的振动频率都相同。悬空冷却金属管由U形螺栓贯穿金属管后由双螺母紧固于固定支承上安装平面,避开与散热器的直接关联而受散热器振动的影响,使其振动频率也与机架相同,且不再因悬空而受车辆工作时带来的振动的影响,解决了其抗振与固定的问题,提高了其可靠性。
为保证固定支承的可靠性和功能,固定支承采用薄板折弯结构,应用薄板折弯出上下安装平面,由中部折弯相联,整体由侧短折弯加强其刚性,重量轻、刚性好,且易于加工,成本低、易实现。
为节省安装空间和紧固螺栓,固定支承的下安装平面大于并覆盖于水泵安装脚上平面,与水泵安装脚应用同一螺栓固定于机架。
为提高悬空冷却金属管的固定可靠性,避免振动造成螺母松动脱落,固定支承的上安装平面位于悬空冷却金属管下部,应用U形螺栓贯穿金属管后由双螺母紧固。
为便于补偿悬空冷却金属管相对于水泵安装脚的位置误差,固定支承的上、下安装平面分别设置长圆孔,该两组长圆孔方向纵横正交,其下安装平面的长圆孔,用于固定支承相对机架横向位置调整,其上安装平面的长圆孔,用于悬空冷却金属管相对固定支承纵向位置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6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塑胶充气电瓶车
- 下一篇: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