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1731.5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4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明;丁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8;B32B33/00;C09D133/00;C09D7/63;C09D7/61;C09D7/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板材 抗冲击层 硬质层 电子设备 强化层 壳体 制备 复合板材结构 第一表面 三层结构 使用性能 耐划伤 配合 发现 | ||
1.一种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抗冲击层;
硬质层,所述硬质层设置在所述抗冲击层的第一表面上;
强化层,所述强化层设置在所述硬质层远离所述抗冲击层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与所述硬质层之间形成化学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抗冲击层的材料包括PC。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硬质层的材料包括PE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强化层的材料包括交联化合物,所述交联化合物是通过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硅树脂反应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强化层的材料还包括二氧化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层的厚度为0.4-0.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层的厚度为0.1-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的厚度为0.01-0.05mm。
10.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
1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抗冲击层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硬质层;
在所述硬质层远离所述抗冲击层的表面上涂覆强化液并使所述强化液固化,形成强化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液包括:
树脂,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以及
溶剂,所述溶剂选自羟基酮类、酰基膦氧化物、异丙醇,丙二醇甲醚中的至少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液还包括二氧化硅分散液以及流平剂中的至少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液包括:
所述丙烯酸树脂25-55重量份,所述有机硅树脂0.3-0.5重量份,所述羟基酮类24-44重量份,所述酰基膦氧化物6-16重量份,所述异丙醇0.4-0.6重量份,所述丙二醇甲醚1.6-1.8重量份,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11.3-25.3重量份,所述流平剂0.3-0.5重量份。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涂覆所述强化液之前,还包括利用甲苯、环己酮或者乙酸乙酯中的至少之一将所述强化液稀释的步骤,其中,稀释前的强化液/稀释后的强化液=25-35wt%。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的方式是紫外光固化,所述固化的能量为350-410MJ/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17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可更改标语的广告布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