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分散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37999.1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5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陈炎;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春生 |
| 主分类号: | C04B35/634 | 分类号: | C04B35/634;C04B35/632;C04B35/6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分散剂 无机物 分散稳定性 纳米氧化锌 硅酸钠 有机物 纳米氧化锌表面 纳米氧化锌颗粒 纳米颗粒表面 水合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水分散体系 无机改性剂 异质包覆层 表面沉积 表面形成 长分子链 沉淀反应 化学结合 羟基作用 表面能 不均匀 亲水性 粒径 偶联 水解 沉积 团聚 桥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分散剂,属于陶瓷分散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选择无机改性剂硅酸钠用表面沉积法在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进行沉淀反应,硅酸钠通过水解,形成水合二氧化硅沉积到纳米氧化锌表面,使其表面形成与纳米颗粒表面无化学结合的异质包覆层,增加亲水性,降低纳米氧化锌的表面能,提高纳米氧化锌在水分散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硅烷偶联剂既能与无机物中或其表面的羟基作用,又能与有机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起到偶联的功效,可以作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连接的“桥梁”。本发明解决了针对目前的陶瓷分散剂存在分散稳定性差,颗粒的粒径较大,且分散不均匀且易团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分散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分散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细材料已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粒子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光、电、磁 和化学特性,使之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原料、工艺、成 本和应用等方面的原因,纳米粉体的制备仍未见工业化的报道。为了降低成本及扩大应用范围,选用一种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粒径小、球形、分布均匀的超细粉体。在制备纳米材料时,纳米颗粒的良好分散、均匀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用于超细材料的分散剂。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难溶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目前的分散剂有:聚酯链磷酸酯分散剂和聚酰亚胺分散剂(聚酯链羧酸与乙烯胺反应合成)等。现有技术中,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多种多样,如:由聚酯链、聚己内酯或羧基羧酸与聚乙烯胺反应合成分散剂;以聚氨酯为核接聚酯、聚丙烯酸酯与聚醚链为溶剂化链、以阻位胺为锚固基团反应生成的聚氨酯类分散剂。好的分散剂可以缩短分散时间、提高光泽、提高着色力和遮盖力、改善展色性和调色性、防止絮凝、防止沉降。传统的分散剂有石蜡、硬脂酸甘油酯等油溶性化合物,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及系列环保法规的出台,一些产品从使用有机溶剂的体系开始由水相代替,包括水性涂料和水性油墨等,这些产品的一些性质如纸张的白度和不透明度,中性笔墨水的稳定性、书写的流畅性,涂料涂刷的流变性、光泽性等都取决于其所用分散效果的好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的陶瓷分散剂存在分散稳定性差,颗粒的粒径较大,且分散不均匀且易团聚的问题,提供一种陶瓷分散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陶瓷分散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6~12份甘露糖、5~10份助剂、7~15份碳酸钠、5~10份磷酸钠、8~15份柠檬酸钠、70~80份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0~30份纳米分散成分、15~25份碳硼载体;
所述纳米分散成分的制备方法:按质量比1:6~10:3取硅酸钠、蒸馏水、纳米氧化锌混合,调节pH,搅拌混合,得初混液,取初混液加入初混液质量10~15%的硅氧烷偶联剂KH570、初混液质量60~80%的预处理树脂、初混液质量6~1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初混液质量7~12%的异佛尔酮二胺,混合搅拌,升温至130~140℃,搅拌混合,得混合物,取混合物置于90~100℃脱气20~30min,得纳米分散成分;
所述碳硼载体的制备方法:按质量比1:3~5取硼酸、柠檬酸混合,于85~120℃,加热20~40min,得凝胶体,取凝胶体以700~800℃加热20~30min,得前驱体,取前驱体以1200~1500℃热处理,得微粉,取微粉按质量比1:3~5加入碱性多巴胺溶液,浸泡,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碳硼载体。
所述预处理树脂:按质量比1:0.5:4~6取环氧树脂、纳米Al2O3、无水乙醇于100~130℃混合搅拌,冷却至30~45℃,超声波处理,即得预处理树脂。
所述碱性多巴胺溶液:按质量比1:3~5:4取多巴胺、氨水、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搅拌,即得碱性多巴胺溶液。
所述助剂:按质量比1:3~5取油醇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蓖麻油混合,即得助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春生,未经雷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7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