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6135.8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6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元成方;曾力;李爽;陈自豪;赵卓;吴义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粗骨料 砖砼 制备 混凝土 天然骨料 废弃 混凝土工作性能 减水剂掺量 建筑垃圾 胶凝材料 强度变化 取材环保 循环利用 制备过程 细骨料 重量份 砖骨料 称重 骨料 抗折 破碎 水泥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1份,水泥2.5份,细骨料4.3~4.8份,废弃砼骨料0~6.8份,废弃砖骨料0~6.1份,天然骨料0~7.0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重量的0.4%~2.5%。制备方法包括破碎筛分、称重、第一次搅拌和第二次搅拌。本发明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拉强度变化明显,而且其制备过程简单,取材环保,减少天然骨料的用量,使建筑垃圾得到循环利用,更易于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用量剧增,其制备所需的砂石资源和能源消耗惊人,以至建筑资源供应日趋紧张,我国目前的以自然资源、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更加重了这种负担。与此同时,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其处理方式一般是在郊区填埋或堆放,这不仅占用土地,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据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约15亿吨,仅有几千万吨得到有效利用,资源利用率不到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用率在95%以上。因此,对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开展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垃圾中往往同时存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烧结砖,其中废弃砖占比约为30%~50%。又由于混合骨料中砖、砼骨料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到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考虑了不同掺量下砖砼混合骨料的性能,得到了不同砖砼取代率下的强度变化规律,这对指导工程实践意义重大。
用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富,主要缺陷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可再生利用的固体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混凝土和废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再生砼骨料,对再生砖与再生砼的研究还鲜有报道。(2)目前虽然关于再生砼粗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的研究较多,但我国现阶段砖砼分离技术尚在开发阶段,单掺再生砼骨料限制了再生骨料的利用效率(3)关于再生砖骨料的研究发现,再生砖骨料存在硬度低,压碎指标高、吸水率大等缺陷,完全用废砖骨料制备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拉强度变化明显,而且其制备过程简单,取材环保,减少天然骨料的用量,使建筑垃圾得到循环利用,更易于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砖砼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1份,水泥2.5份,细骨料4.3~4.8份,废弃砼骨料0~6.8份,废弃砖骨料0~6.1份,天然骨料0~7.0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重量的0.4%~2.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泥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天然骨料为砂砾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细骨料为河砂,所述的细骨料表观密度为2500kg/m3~2700kg/m3,干砂状态下粒径d2的为0.15mm~4.7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细骨料粒径d2的质量分布为:0.15mm≤d2≤0.3mm为12%~16%,0.3mm<d2≤0.6mm为31%~34%,0.6mm<d2≤1.18mm为28%~31%,1.18mm<d2≤2.36mm为9%~11%,2.36mm<d2≤4.75mm为1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废弃砼骨料来自于检测公司废弃砼骨料,其粒径d1为5mm~25mm,表观密度为2600~2700kg/m3,压碎指标为10%~15%,吸水率为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6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