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部分汽缸停用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6132.4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9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J·K·施蒂夫;W·威廉斯;陈国辉;C·赫鲁德克;F·翁德利基;C·W·维格利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7/02 | 分类号: | F02D17/02;F02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东升;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用 汽缸 汽缸组 泵送损失 去除 捕获 激活 燃烧 流动 申请 | ||
1.一种内燃发动机,包括:
至少一个汽缸盖,其具有至少两个汽缸,其中所述两个汽缸中的每个汽缸具有流体耦接到进气管线以用于经由进气系统供应新鲜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每个汽缸具有流体耦接到排气管线以用于经由排气排放系统排放所述排气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所述至少两个汽缸形成第一汽缸组和第二汽缸组,所述第一汽缸组至少包括第一汽缸并且所述第二汽缸组至少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汽缸的第二汽缸,其中所述第一汽缸不可切换并且所述第二汽缸可切换;
所述进气系统,其包括被配置为调节到所述第一汽缸组和所述第二汽缸组中的每个的新鲜空气流的主关闭元件以及被配置为调节仅到所述第二汽缸组的新鲜空气流的次关闭元件,经由所述次关闭元件可以停止到所述第二组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的新鲜空气的供应;
第二汽缸组排气管线,其配备有至少一个排气关闭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关闭元件被配置为调节从所述第二汽缸组排气管线到所述排气排放系统的排气流;以及
负压源,其至少流体耦接到所述第二汽缸组排气管线,其中流体耦接所述负压源的负压管线在所述排气关闭元件和所述第二汽缸之间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二汽缸组排气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主关闭元件布置在主进气管线中,所述主进气管线在所述主关闭元件的下游分开以形成第一汽缸组进气管线和第二汽缸组进气管线,并且其中所述次关闭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汽缸组进气管线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负压管线是第一负压管线,并且其中第二负压管线将所述负压源流体耦接到所述第二汽缸组进气管线的在所述次关闭元件和所述第二汽缸之间的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负压管线和所述第二负压管线中的每个分别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进一步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控制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当所述第二汽缸被停用时所述控制器捕获所述排气关闭元件和所述第二关闭元件之间的气体;并且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二汽缸被停用将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调节到更加打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负压源包括真空泵、所述进气系统的负压区域、第一汽缸、制动助力器或真空致动阀中的一个或多个。
6.一种系统,包括:
发动机,其包括至少具有第一汽缸的第一汽缸组以及至少具有第二汽缸的第二汽缸组,其中仅所述第二汽缸可停用;
布置在主进气通道中的主进气节气门,所述主节气门被成形为调节到所述第一汽缸组和所述第二汽缸组的空气流,并且其中所述主进气通道在所述主节气门下游分为第一汽缸组进气通道和第二汽缸组进气通道;
布置在所述第二汽缸组进气通道中的次进气节气门,所述次进气节气门成形为调节仅到所述第二汽缸的空气流;
布置在第二汽缸组排气通道中的排气节气门,所述排气节气门成形为仅调节所述第二汽缸流出的排气流,并且其中第一汽缸组排气通道流体耦接到所述第一汽缸,其中所述第一汽缸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汽缸组排气通道在所述排气节气门下游合并;
真空源,其经由包括控制阀的真空管线流体耦接到所述第二汽缸组排气通道的在所述排气节气门和所述第二汽缸之间的部分;以及
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器的非暂时性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所述控制器:
响应于所述第二汽缸被停用,调节所述控制阀并且将真空从所述真空源流到所述第二汽缸组排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汽缸被停用而将所述次进气节气门和所述排气节气门调节到关闭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真空源是第一真空源,并且其中所述真空管线是第一真空管线,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从第二真空源延伸的第二真空管线,所述第二真空管线将所述第二真空源流体耦接到所述第二汽缸组进气通道的在所述第二汽缸和所述次进气节气门之间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61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